未用船头报水程,为君持酒打愁城。
青山久负当年约,白发多从客路生。
点检转工新句法,揩磨难减旧风情。
小留莫道无供给,一味东篱有落英。
次韵侯思孺将至黄州见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侯思孺将至黄州见简》是宋代诗人韩驹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朋友即将到来的欣喜以及对黄州美好景色的赞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和艺术特色等都值得深入探讨。
从创作背景来看,韩驹在宣和六年(1124年)为元祐曲学,因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这表明他在政治生涯中曾受到元祐党人的影响,且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而这首诗《次韵侯思孺将至黄州见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朋友即将到访的期待和喜悦。
从作者的信息来看,韩驹字子苍,生于仁寿(今属四川),后徙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他于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历任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等职。尽管他的仕途并不顺遂,但他依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并在晚年获得了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的职位。这种经历使得韩驹在诗歌中展现出了深厚的政治情怀和复杂的人生感慨。
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句“未用船头报水程,为君持酒打愁城”展现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关怀与期待;“青山久负当年约,白发多从客路生”则表达了诗人对故地的思念以及岁月变迁带来的感慨;“点检转工新句法,揩磨难减旧风情”反映了诗人在写作上追求新颖与变化的态度;“小留莫道无供给,一味东篱有落英”则是对友情的一种温馨寄语,表达了对友情的重视与珍惜。整体上,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是韩驹作品中的佳作之一。
韩驹的《次韵侯思孺将至黄州见简》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即将到来的欢迎之情的诗,也是一首富含政治情感和个人感慨的抒情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可以了解到韩驹的个人经历和思想轨迹,还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对于友情、家乡和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