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送吕居仁

一樽相属两华颠,落日临分更泫然。
蹀躞鸣珂君得路,伶俜散策我归田。
近闻南国生涯尽,厌见西江杀气缠。
欲买扁舟吴越去,看山看水乐馀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即席送吕居仁》是宋代诗人韩驹所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对宴会的描写来表达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基本信息:诗人韩驹,字子苍,生于仁寿(今属四川),后徙居汝州(今河南临汝)。他经历了政和二年(1112)的科举考试,并被赐进士出身,之后历任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等职。在徽宗宣和年间,韩驹曾因政治原因被贬谪,但后来得以重用,并在高宗时期担任知制诰,负责起草诏令。
  • 文学成就:韩驹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其文学创作也颇具成就,尤以诗著称。他的诗歌多反映现实社会问题和个人情感,其中不乏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人生感慨的作品。
  1. 诗歌原文
  • 首联“一樽相属两华颠,落日临分更泫然”描绘了与友人举杯畅饮,夕阳西下时分的温馨场景。
  • 颔联“蹀躞鸣珂君得路,伶俜散策我归田”则表达了双方即将分离的无奈与不舍,一方踏上仕途,一方归于田园。
  • 颈联“近闻南国生涯尽,厌见西江杀气缠”透露出对南方生活结束的哀愁,以及对战争频发之地西江的厌恶之情。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典型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华颠”、“泫然”,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也十分突出,一方面展现了友人前程似锦,另一方面则反映了诗人自己归田的愿望。
  • 主题思想:通过宴席上的别离,诗人传达了对友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时代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反思。

韩驹的《即席送吕居仁》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抒情诗,也是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通过对宴席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趣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