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大夫移宰新喻

治声临颍复临川,籍甚临江已预传。
但怪骅骝在泥滓,会看鸿雁撇云天。
杯翻竹叶深留客,浦涨桃花小系船。
别后更谁从此老,频将书尺问沉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李大夫移宰新喻》是诗人韩驹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品原文
    治声临颍复临川,籍甚临江已预传。但怪骅骝在泥滓,会看鸿雁撇云天。
    杯翻竹叶深留客,浦涨桃花小系船。别后更谁从此老,频将书尺问沉绵。

  2. 作者介绍

  • 韩驹(1180-1135),字子苍,仁寿(今属四川)人,徙居汝州(今河南临汝)。曾官至秘书省正字、中书舍人等职。因对元祐时期的曲学有所批评,在宣和六年被贬。绍兴五年去世,有《陵阳集》存于世。
  1. 诗歌赏析
  • 首联:“治声临颍复临川,籍甚临江已预传。”这两句描述了李大夫治理的地方既有声望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治理之能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 颔联:“但怪骅骝在泥滓,会看鸿鴈撇云天。”此联表达了韩驹对于李大夫能在困境中找到出路的期待,同时也隐含了对其未来道路的美好祝愿。
  • 颈联:“杯翻竹叶深留客,浦涨桃花小系船。”这两句描写了送别的场景,通过酒宴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依依不舍的氛围。
  • 尾联:“别后更谁从此老,频将书尺问沉绵。”表达了韩驹对于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期盼。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全诗融合了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心理变化,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简练:韩驹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著称,这在《送李大夫移宰新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流畅自然,易于理解。
  1. 文化意义
  • 反映政治变迁: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同时也展现了文人对于时代变迁的敏感和思考。
  • 抒发个人情感:韩驹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友情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体现了古代文人的友谊和情感表达方式。

《送李大夫移宰新喻》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也是韩驹对于人生哲理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韩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关于宋代文人生活和社会风貌的重要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