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都曾见汝生时,客舍孤吟夜忍饥。
忆昨能为鸐鹆舞,只今应诵脊令诗。
傥无气节如元礼,便有功名似药师。
问道若知真理窟,且分馀论及吾儿。
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是一首宋代诗人谢逸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通过回忆与展望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及其后代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谢逸,字无逸,号溪堂,抚州临川人。他博学多才,擅长文辞,曾因科举未中而以诗文自娱。他的诗歌深受黄庭坚的赞赏,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包括《春秋广微》、《樵谈》、 《溪堂集》、《溪堂词》等作品。
原文及翻译:
- 诗的原文:东都曾见汝生时,客舍孤吟夜忍饥。忆昨能为鸐鹆舞,只今应诵脊令诗。傥无气节如元礼,便有功名似药师。问道若知真理窟,且分馀论及吾儿。
- 翻译:在京城(东都)曾经见过你出生时的模样,在客舍孤独地吟咏夜晚忍受饥饿。回想起过去你能像鸐鹆一样翩翩起舞,现在应当朗诵那些关于脊令的诗篇。如果没有像元礼一样的气节,就会有像药师那样的功名。如果知道真理的洞穴,就让我与你分享这些余论吧,我的孩子。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不详,但从其内容来看,诗人通过回顾与展望,表达了对友人及其子女的关心与期望。
名家点评:对于这首诗的评价,不同的学者和读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首诗虽然感情真挚,但在某些方面略显平淡,缺乏更多的创新和特色。
轶事典故:关于谢逸的其他轶事和典故,目前没有明确的记录。不过,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人格魅力。
作品赏析:《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是一首典型的宋代七言律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及其后代的深切关怀和美好祝愿。诗中的“忆昨能为鸐鹆舞,只今应诵脊令诗”等诗句,更是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对友人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望之间的对比关系。
对于这首诗,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
- 在欣赏这首诗时,建议读者注意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主题思想。
- 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发展对于理解这首诗也是非常重要的。
- 除了阅读原著外,还可以尝试研究诗人的其他作品,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其文学成就。
《复用前韵寄李声之子阿大》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友人及其后代的深切关怀。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