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禹锡

江南山水只供愁,征雁来时正倚楼。
十里珠帘皆可意,西风吹梦到扬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司马之陕州》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与背景:

  1. 作者简介
  •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刘禹锡生于772年,卒于842年,祖籍洛阳(今属河南),贞元九年登进士第,曾中博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
  1. 诗歌原文
    暂辍清斋出太常,空携诗卷赴甘棠。
    府公既有朝中旧,司马应容酒后狂。
    案牍来时唯署字,风烟入兴便成章。
    两京大道多游客,每遇词人战一场。

  2. 诗意解析

  • 暂辍清斋出太常:诗人暂离宁静的修道生活,带着诗卷去往陕州。这里的“清斋”指的是道士修行的场所,而“太常”则是指皇家祭祀礼仪的部门,通常不适宜长期居住。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暂时放下世俗纷扰,追求文学创作的决心。
  • 空携诗卷赴甘棠:甘棠是古代对美好地方的称呼,此处借指陕州的优美环境。诗人用“空携诗卷”形容自己虽身在异地,但心中充满文艺气息。
  • 府公既有朝中旧:府公即陕州的府尹,有朝中旧友之意,表明王司马在陕州担任官职,且可能与朝中的故人保持着联系。
  • 司马应容酒后狂:司马作为州府的副职,其职责中包含了管理官员的饮酒事宜,这里暗示王司马在酒后仍有豪放不羁的一面。
  • 案牍来时唯署字:官府工作繁忙,诗人只能闲暇时才处理文书。这反映了诗人忙碌的官场生涯和内心的无奈。
  • 风烟入兴便成章:风烟四起之际,诗人灵感涌现,文思泉涌,写下了动人的诗句。此句描绘了一幅诗人面对自然景色时的文人雅兴。
  • 两京大道多游客:两京即长安与东都洛阳,两地都是文化繁荣之地,吸引了众多游人。诗人通过描写两京大道上的游客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繁华与热闹。
  • 每遇词人战一场:每次遇到才华横溢的诗人,都会展开一番较量和交流。这不仅体现了作者谦虚好学的态度,也显示了唐代文人之间频繁的文学交流场景。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人物、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 语言精炼:整首诗语言简练而不失文采,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打磨,既符合律诗的形式要求,又充满了诗意。
  • 象征手法:诗中使用了许多象征性的意象,如“甘棠”、“案牍”、“风烟”等,这些意象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送王司马之陕州》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的作品,更是一幅描绘唐代社会风貌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学追求,以及他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