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吉载酒永安寺会者十一分韵赋诗以字为韵予用逸字

延陵多贤孙,杰然者迪吉。
上书因自讼,宾客禁私觌。
瞑目数归期,闭口防罚直。
谒告呼朋侪,笑谈洗忧戚。
开樽青莲界,逍遥以永日。
翩翩客鼎来,草草筵初秩。
子珍乐易人,开谈见胸臆。
宗鲁与人交,坦然无畛域。
君泽学古谈,论议简而质。
伯更廊庙具,绿发居师席。
泽民泮水英,每试辄中的。
叔野饱书史,胸中万卷积。
文美秉天机,温如苍玉璧。
文康气雄豪,目睨天宇窄。
中邦最清修,操履有绳尺。
乐之似长康,痴绝故无匹。
坐客皆奇才,椎钝莫如逸。
诸人或见赏,颇爱性真率。
不求身后名,但喜杯中物。
世故了不知,一醉吾事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迪吉载酒永安寺会者十一分韵赋诗以字为韵予用逸字”这句话来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春天,于渑池与好友苏辙相遇,一起游览永安寺时所作。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吴迪吉载酒永安寺会者十一分韵赋诗以字为韵予用逸字
永安灵塔倚晴空,万古人间一瞬中。
僧老不知春又去,客来唯觉夜常穷。
江城日暮潮初落,山寺钟残月正通。
我欲携琴游九陌,君能为我倒金锺。
云生岭上青无数,雪照溪边绿未穷。
世事悠悠头似雪,浮生扰扰眼成蓬。
归来犹得寻陈迹,不比随人看转蓬。

接下来我将逐句进行解释:

永安灵塔倚晴空,万古人间一瞬中。
这里描绘的是永安寺内一座灵塔的景象,它矗立在蓝天之下,给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万古人间一瞬中”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短暂的感慨,认为人生就像这座灵塔一样,瞬间即逝。

僧老不知春又去,客来唯觉夜常穷。
这里描绘了寺庙中的僧人和来访的客人各自不同的感受。僧人可能已经习惯了岁月的流逝,而客人则常常感受到夜晚的寂寞和孤独。”春又去”暗示了时间的流转,而”夜常穷”则表现了夜晚的无尽。

江城日暮潮初落,山寺钟残月正通。
诗人描述了江城的景色和山寺的夜景。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江城的天空开始出现夕阳;而在山寺中,钟声虽然已经停止,但月亮却依然明亮。

我欲携琴游九陌,君能为我倒金锺。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带着琴前往九陌(古代的一种街巷)游玩的愿望,同时也希望得到友人的帮助,一起享受音乐的乐趣。

云生岭上青无数,雪照溪边绿未穷。
这里描绘了山岭上的云彩和溪边的绿色植物。”青无数”形容云彩的美丽多样,”绿未穷”则表现了绿色植物的生机盎然。

世事悠悠头似雪,浮生扰扰眼成蓬。
诗人感叹世事的纷扰如同头上飘落的雪花一样无定,人生的短暂如同眼中的草蓬一样易变。这里的”头似雪”和”眼成蓬”都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虚幻。

归来犹得寻陈迹,不比随人看转蓬。
最后一句是诗人对自己归乡后能够寻找到过去的痕迹表示庆幸,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态度。他不想像其他人那样随波逐流,而是选择追寻自己的内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永安寺的美景、僧人的生活和游客的感受等,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同时,它也反映了宋代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