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护心城,养生戒眉斧。
静知世味薄,老惬野僧语。
散步给孤园,邀我会心侣。
尘清不眯眼,境静可冰暑。
莲社宗远公,竹溪仰巢父。
此道不异世,今人岂愧古。
当念贫时交,重勿弃如土。
广寿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广寿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院,位于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罗汉寺北侧。这座寺庙由察哈尔禅师呼图克图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67至1572年)初建。后来在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席力图召的绰尔济阿旺丹丕勒扩建并得康熙帝赐名“法成广寿寺”。解放后,因年久失修,广寿寺被拆除。
广寿寺原名叫察哈尔速木寺,是乌素图召最早的一座寺院。康熙二十九年,席力图召的绰尔济阿旺丹丕勒扩建后,由康熙帝赐名“法成广寿寺”,简称“广寿寺”。清咸丰九年,曾重修过一次;然而由于寺中喇嘛人数少,逐渐成为席力图召的属庙。解放后,由于年久失修和多次修缮无法恢复,广寿寺最终被拆除。
在建筑风格上,广寿寺采用藏式结构,四壁用彩色琉璃砖包镶,大殿前有铜铸鎏金宝瓶、飞龙、祥鹿等艺术装饰,非常壮观。寺内的大召是呼和浩特市规模最大的寺院之一,占地面积达5000平方米,中轴线上有牌楼、山门、过殿、经堂、大殿,以及附属的钟楼、鼓楼等建筑。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宗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除了建筑本身,广寿寺内还珍藏着珍贵的西藏喇嘛大法师松巴堪布所著《松巴堪布著经》。这部著作长49厘米,宽7厘米,共有3455块雕版,内容包括经、论、医、律、算五种内容,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藏文著作。
在内蒙古广德县也有一座名为天寿寺的地方,该寺庙始建于唐代,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地标性建筑。而榆次广昭寺则是山西晋中市榆次区的一座历史佛教寺院,其古建筑群布局严谨,以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著称。
广寿寺作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佛教文化遗产,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的宗教文化,吸引着众多信徒和游客前来朝拜和参观。尽管它已不再保留原貌,但其在内蒙古地区文化与宗教生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