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狄朝议

狄公鹗立横清秋,真气端能回万牛。
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
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
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
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
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
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
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狄朝议》是宋代诗人谢逸所作,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政治生涯的期许。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
  • 谢逸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字无逸,号溪堂。他不仅博学多才,工于文辞,还深受当时名臣黄庭坚的赏识。
  1. 诗歌原文
    狄公鹗立横清秋,真气端能回万牛。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

  2. 诗词鉴赏

  • 首句赏析:《送狄朝议》以“狄公鹗立横清秋”开篇,描绘了狄公的形象——威严而不失儒雅,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 第二句解析:“真气端能回万牛”,表达了对狄公治理地方的赞赏,认为其治理之才足以回天换地,影响深远。
  • 第三句评述:“平生作郡有老手,退食燕寝清香浮”,展现了狄公在任期间的政绩卓著,生活简朴而不失风范。
  • 第四句评价:“鞭笞得名亦不恶,一官何足偿百忧”,反映了作者对狄公虽受鞭笞但名声不减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狄公治理的艰辛。
  • 第五句思考:通过“岂如清净政不挠,男耕女桑民力优”,表达了作者对一个清廉政治的赞美,认为这样的政治环境有利于百姓安居乐业。
  • 第六句情感:“小人琐琐不足录,恶诗蒙公三过读”,揭示了小人的存在与诗人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狄公诗文被多次批评的同情。
  • 第七句展望:“自闻归棹理江干,北望伤怀何刺促”,反映了诗人得知友人即将离去时的不舍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 第八句祝愿:“胡不强为此邦留,悬知季月当泛菊”,表达了诗人希望友人能留在此地,共同欣赏秋季的菊花之美。
  • 第九句期许:“愿言他日持节来,一洗苍生愁万斛”,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为百姓带来福祉,消除百姓的忧愁。
  1. 创作背景
  • 《送狄朝议》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有关。诗人在这首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也反映了他对政治理想和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1. 文学价值
  • 该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被誉为宋代诗词的佳作之一,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送狄朝议》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对友人政治生涯的美好祝愿以及对清廉政治的赞美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词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