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谭子仁游太学

沓沓举子万马奔,倾动场屋风尘昏。
失身白袍青幕底,平生乾没三家村。
今君触热去乡县,矫如野鹤离鸡群。
笔端万字洒飞雹,岂畏食叶春蚕喧。
广文先生倒屣待,三舍弟子气可吞。
琴书在笥马在门,看看山上复有山。
愿君莫忘大刀头,何年驷马君当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谭子仁游太学》是宋代诗人谢逸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其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友人远行的深情厚意。下面从诗的背景、内容及其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谢逸:南宋著名诗人,号溪堂。他博学多才,擅长诗文,深受当时文坛大家黄庭坚的赏识。谢逸的诗歌创作以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作品多反映出他对自然、社会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1. 创作背景
  • 送别情景:据诗序所述,此诗是在朋友谭子仁离开家乡前往太学(即古代的国立学校)之际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与期望。
  • 文学形式:作为一首七言绝句,《送谭子仁游太学》展现了宋代诗歌简洁而富有力度的美学特征。
  1. 诗的原文
  • 首二句“沓沓举子万马奔,倾动场屋风尘昏”描绘了众多学子涌向太学的壮观场面,以及他们带来的尘土飞扬。
  • “失身白袍青幕底,平生干没三家村”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友人未来生活可能充满艰辛的担忧。
  • 最后两句“今君触热去乡县,矫如野鹤离鸡群”和“琴书在笥马在门,看看山上复有山”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前途似锦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淡泊名利,安于简朴生活的志趣。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白袍”、“青幕”、“野鹤”、“鸡群”等自然物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超脱的艺术空间。
  • 情感表达:通过对友人行踪的刻画及对自身心境的抒写,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的超然情怀。
  1. 思想内涵
  • 人生哲理:此诗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反映了作者对于友情和人生的深刻认识,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挑战时保持坚韧和乐观的态度。
  • 时代背景:《送谭子仁游太学》创作于北宋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也折射出诗人本人的价值追求。

谢逸的《送谭子仁游太学》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更是一幅生动描绘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风情的画卷。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同时也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