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 其七木芙蓉

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移根栽近菊花傍。蜀锦翻成新样。
坐客联挥玉麈,歌词细琢琼章。从今故事记溪堂。岁岁携壶共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月·其七木芙蓉》是由宋代文人谢逸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该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谢逸,字无咎,号柴墟子,是宋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生平事迹不多,但以其诗词作品闻名于后世。谢逸的诗风格以清新脱俗著称,尤擅长写景抒情。
  2. 诗词原文:晓艳最便清露,晚红偏怯斜阳。移根栽近菊花傍。蜀锦翻成新样。坐客联挥玉麈,歌词细琢琼章。从今故事记溪堂。岁岁携壶共赏。
  3. 诗意解析与鉴赏:此词描绘了木芙蓉在早晨和傍晚的不同风貌,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木芙蓉娇艳动人的清晨以及晚霞时分的红润。通过细腻的语言将木芙蓉的美丽与娇柔展现得淋漓尽致。词中还提到了“蜀锦翻成新样”,可能寓意着某种新的创意或变革的出现。整首词不仅赞美了木芙蓉的自然美,还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4. 文学影响: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之一,这首《西江月·其七木芙蓉》在当时乃至今日仍然广受喜爱。它不仅丰富了宋代诗词的艺术宝库,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欣赏古代诗词的良好范例。
  5. 现代应用:在现代文化中,《西江月·其七木芙蓉》常被引用为写作素材,用以描绘自然美景或表达作者的情感。同时,该词也被用于教育领域,用以教授学生如何鉴赏古典诗词的美。

《西江月·其七木芙蓉》不仅因其优美的词藻和深刻的意境受到历代读者的喜爱,更因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而成为研究宋词的重要文献。通过了解这首词的背景、创作手法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艺术成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