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三门漕运钱舍人

相知有宿缘,一见两欣然。
我拙宜名野,君廉恨姓钱。
唱酬思阁笔,迎送愧楼船。
却恐徵归阙,慵过砥柱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三门漕运钱舍人》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作品。该诗描绘了与一位名叫钱舍人的漕运官员的交往情景。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原文
  • 相知有宿缘,一见两忻然。
  • 我拙宜名野,君廉恨姓钱。
  • 唱酬思阁笔,迎送愧楼船。
  • 却恐徵归阙,慵过砥柱边。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魏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钱舍人的深厚情感和尊敬,两人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和互相理解。
  • 意境描绘: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既有相互之间的唱酬(互相赞美)也有彼此之间的迎送(互相招待),体现了一种文人间的雅致交往。
  • 象征意义:使用“钱”字作为姓氏,可能象征着财富或地位,而“舍人”则可能意味着职责或者使命,两者结合反映了作者对漕运官员工作性质的理解和尊重。
  • 艺术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如“迎送愧楼船”,巧妙地表达了与对方的互动场景,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官场应酬的风气。
  1. 作者简介
  • 魏野(约960年—约1019年),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对时局的感慨和个人的生活经历,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赠三门漕运钱舍人》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诗歌,也是对当时社会风貌的深刻反映。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交往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