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有宿缘,一见两欣然。
我拙宜名野,君廉恨姓钱。
唱酬思阁笔,迎送愧楼船。
却恐徵归阙,慵过砥柱边。
【注释】相知有宿缘:相识有前世的因缘。我拙宜名野:我才能差,只能做一名闲官。君廉恨姓钱:您清廉,我恨自己姓钱。唱酬:以诗歌互相酬答,这里指写诗。阁笔:即“挥毫”,指写文章。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诗人任监察御史期间,为赠给友人钱舍人而作。钱舍人与作者情投意合,相互酬唱。但钱舍人刚正不阿,不愿屈从权贵,因此被贬谪,作者为此深感忧虑。
相知有宿缘,一见两欣然。
我拙宜名野,君廉恨姓钱。
唱酬思阁笔,迎送愧楼船。
却恐徵归阙,慵过砥柱边。
【注释】相知有宿缘:相识有前世的因缘。我拙宜名野:我才能差,只能做一名闲官。君廉恨姓钱:您清廉,我恨自己姓钱。唱酬:以诗歌互相酬答,这里指写诗。阁笔:即“挥毫”,指写文章。砥柱,山名,在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赏析】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诗人任监察御史期间,为赠给友人钱舍人而作。钱舍人与作者情投意合,相互酬唱。但钱舍人刚正不阿,不愿屈从权贵,因此被贬谪,作者为此深感忧虑。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西自荆巫彻海涯,南从吴越接京华。” - 从西边的荆山、巫峡延伸到大海之边,再从南方的吴越地区连接到京城。 - 译文: 西到荆山和巫峡,东至大海之滨;南北跨越吴越之地,直达繁华的京城。 2. “半天下管权何重,两地间游路不赊。” - 管理全国的权力如此重大,两地之间旅行的道路却并不漫长。 - 译文: 国家权力之大,难以计量;但两地之间的旅行却并不艰难。 3.
【注释】 吾友山阳蹇子韫尝游颍上言彼之居人有许氏者富不因贪学非求进于郡之西手植众木郁然成林林下搆亭壮而不丽郡倅黄公宗旦皇宋有名之士也常造焉上阙歌诗以旌其美故俾予请诗于子吾以子韫之请诗于予八十言以寄题 道胜富如贫,亭临颍水滨。 一瓢思祖德,三径与僧邻。 虚白虽同性,丹青不似身。 趋庭知有子,下榻岂无人。 纫佩兰多老,成蹊李尽珍。 开筵回雪少,联句聚星频。 家谱书难备,州图画不真。 遥题应未的
诗句释义及译文 疑山石泉 - "疑":怀疑,猜测 - "山石泉":指山中清泉或岩石间流出的水 闲玩正严凝 - "闲玩":闲暇时游玩 - "正严凝":形容天气或气氛非常严肃、凝重 神和澹镜澄 - "神和":指心灵平和、和谐 - "澹镜澄":比喻心境如明净的镜子一样清澈 至清无隐物 - "至清":极高的清洁度 - "无隐物":没有隐藏的东西,一切都显露无遗 微暖不生冰 - "微暖"
寄赠华山致仕韩见素 尽垂华发恋金门,独乞悬车未五旬。 清世一般为隐逸,碧霄两处应星辰。 绣衣脱下宁妨贵,锦帐眠来不称贫。 潇洒易添新道气,光阴难改旧风神。 老轻白傅方归洛,乱鄙黄公始避秦。 象简岂同青竹杖,廌冠争胜白纶巾。 世间名系昌朝客,物外衔称太华人。 醉指鳌头为别业,吟夸仙掌是比邻。 剑生尘土揩磨懒,书带烟岚㬠曝频。 石鼓晓听殊待漏,玉潭时看异迷津。 琴怜徽外声弥澹,酒爱篘中味更醇。
【注】:送陈越之河中宁觐 宁觐高堂舜井西,欲辞东阁思依依。 三台筵上飞觞送,五老峰前负米归。 莫叹贵无苏子印,且怜荣有老莱衣。 旧书达少应投杼,新集镌多肯断机。 红叶村坊临水迥,黄花歧路入山微。 重阳虽近难留住,把酒登高会又违。 注释: 1. 宁觐:即宁见,这里指陈越。 2. 舜井西:相传舜为尧时掌管刑罚的官吏,他治水有功被赐以“虞”姓,死后葬于九嶷山的舜陵(今湖南永州)。 3. 三台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表达了他对陕县薛偕主簿才华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少年来作簿,英俊复谁如? - 少年: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 - 薄:这里指官府的文书工作。 - 英俊:形容人年轻有为。 - 谁如:没有人能比得上。 译文:年轻的有才华的人来到官府担任文书工作,谁能比得上他呢? 2. 好事虽闻旧,能官不觉初。 - 好事:好事、好机会。 - 闻旧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灯花》,全诗如下: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 鸡似残莺啭,蛾如宿蝶狂。 丹心尘岂染,明焰雾难藏。 堕睫客看懒,画眉人剪忙。 杏园游宴者,曾借我馀光。 逐句翻译及注释: - 岂假栽培力,自然殊众芳:难道需要培养栽培之力吗?它自然地与众不同,与众多花朵不同。 - 开非因雨露,落不为风霜:开花不是因为雨水和露水,凋谢也不是因为风雨和霜雪。 -
注释: 好向上天辞富贵:好,喜欢;辞,拒绝;富贵,指高官厚禄。 却来平地作神仙:却,反而;平地,指平凡的生活。 赏析: 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和地位。因为,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往往来自于平凡的生活,而不是那些虚幻的、遥不可及的东西
诗句释义: 1. 诏选来棠树,花骢拥旆乘。 - "诏选":皇帝的命令选择。 - "棠树":一种树木,常用来象征贤能。 - "花骢":一种马,通常与高官的出行联系在一起。 2. 饥民期再活,寒士贺中兴。 - "饥民":饥饿的百姓。 - "期再活":期待再次得到生活。 - "寒士":贫穷的人或学者。 3. 廌角谁伤触,狼心自战兢。 - "廌角":即獬豸,传说中的神兽,象征着正义。 - "触":触犯
注释:在考试录取时,选择的名额较少的地方就先中举,其家族贫穷的时候已得到官职。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历史人物之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抒发了对功名利禄、富贵荣华的向往之情
谢师刑部见召 锦帐公余后,纱巾召见初。 一言欣契合,三拜愧生疏。 译文: 在华丽的帐篷里度过闲暇之后,初次被召见时穿着纱巾。 一句话让我感到非常愉快,但三拜礼后我感到有些局促不安。 渐渐发现诗作中拙劣之处,才明白赞誉都是虚假的。 还能时不时派遣使者,询问到我家中的情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感谢诗,诗人对刑部召见表示感谢。首句写诗人在锦帐中闲适地度过了一段时光,次句则描绘了初次被召见的情景
注释: 喜大孙状元见访——喜大孙是作者的朋友,状元是指考试中第一名,被录取的人。 道同忘贵贱,陋巷每频看——道路相同,忘却了身份贵贱的区别,经常在小巷子里观看。 相见唯呼字,留题不著官——见面时只是打招呼,留下诗句,没有官职的字样。 狂吟无所忌,静坐有馀欢——自由自在地吟诵诗歌,心情愉悦。 却恨归公署,茅堂会宿难——却很遗憾不能回到衙门里住下来,因为在衙门里住宿很难。 赏析:
四十自咏 闲心虽不动,记性觉潜衰。 棋退难饶客,琴生却问儿。 手慵农器信,身散道装知。 笔砚将何用,除因改旧诗。 注释: 1. 闲心虽不动:虽然心中无烦忧,但记忆力却在悄悄衰退。 2. 棋退难饶客:在围棋对局中退步了,难以向对手解释原因。 3. 琴生却问儿:弹琴时却要询问孩子,说明自己年纪大了,无法像年轻时那样处理各种事情。 4. 手慵农器信:手部变得懒惰,不再愿意使用农具。 5. 身散道装知
以下是对魏野创作的《陪乔职方泛舟之三门谒禹祠》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波浪溅旌旗,东浮谒禹祠:“波浪溅旌旗”描绘了波涛拍打旗帜的景象,象征着波涛汹涌的江水与旌旗一同在风中摇曳。这里的“东浮谒禹祠”表明诗人和同伴们正在向东航行,目的是前往谒见禹祠。 2. 千秋花发日,两院狱空时:这里指的是春天花开的美好时刻,以及监狱空无一人的宁静景象
【注释】: 江山:指代中国。 云外:山外,即天边。 二林:指树林。这里泛指山水之间。 南国:南方的国家。 嘉境:美好的环境。 几处留:几个地方留下了。 赏析: 首联“江山独去游,游遍始应休。”描绘出一幅游人独自在江山间游览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颔联“云外敲清磬,船中剃白头。”描绘了诗人在船上听到远处传来的清脆的磬声,以及自己剃发的场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审美情趣;
译文 赠给安邑知县方寺丞的诗: 1. 寻常少往还,门静似居山。 译文:平日里很少来往,府门寂静得就像隐居在深山之中。 注释:少(liǎo)——不频繁;往还(huí),往来;门静——指府门寂静;似(sì)——像;居山,隐居山林。 赏析:此句描绘出方寺丞与外界联系稀少,生活如隐士一般宁静。 2. 书为传家秘,琴因国忌闲。 译文:书籍是传家的宝物,因为国家有丧事而暂时放下了琴。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