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后却寄三门发运卞寺丞兼简臧推官

共泛楼船去,临流羡送君。
烟中旗不见,风里乐犹闻。
李郭情堪并,荀陈事岂分。
归来溪路上,特地怆离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别后却寄三门发运卞寺丞兼简臧推官》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据其内容和风格来看,它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友情、离别和仕途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时代背景:魏野是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生活在宋朝中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描绘,也有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表达。
  1. 诗歌原文及翻译
  • 原文:“共泛楼船去,临流羡送君。烟中旗不见,风里乐犹闻。”
  • 译文:“我们一起乘着楼船出发,面对流水羡慕地送你。在烟霭之中看不到旗帜,但在风中还能听到音乐。”
  1.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临流羡送君”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深深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通过“烟中旗不见,风里乐犹闻”这两句,诗人巧妙地运用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心情,既显得含蓄又富有诗意。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引发读者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感受。同时,诗中的用字如“羡”、“烟中”、“风里”,都充满了诗性和画面感。
  1. 写作背景
  • 尽管无法确知其具体时间,但结合诗中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宋哲宗元祐年间(1086年—1093年)所作。这一时期的宋诗多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作品,魏野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其作品很可能也包含了这样的情感与思考。
  1. 文化影响
  • 文学地位:《别后却寄三门发运卞寺丞兼简臧推官》作为魏野的代表作品之一,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宋代诗歌的创作,也为后来的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 后世评价:历史上对魏野及其作品的评价普遍正面。他的作品被后人传颂不衰,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精湛造诣和对生活深刻的感悟。

魏野的《别后却寄三门发运卞寺丞兼简臧推官》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也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次成功尝试。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解析,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宋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责任感,也能从中汲取到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审美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