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县宰王希之阙下

到任预忧替,替归贫类初。
离情似芳草,远道逐征车。
遗爱偏留记,行装祇担书。
将来好官职,愿载此间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县宰王希之阙下》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魏野,字仲先,自号草堂居士,晚唐至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和画家。他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尤以五言律诗见长。
  • 在宋诗中,魏野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哲理思考而著称,其作品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1. 诗歌原文
  • 到任预忧替,替归贫类初。
  • 离情似芳草,远道逐征车。
  • 遗爱偏留记,行装祇担书。
  • 将来好官职,愿载此间除。
  1. 诗歌解读
  • 首联“到任预忧替,替归贫类初”表达了诗人对新任县宰的担忧与不舍,以及自己即将回归贫困生活的心情。
  • 颔联“离情似芳草,远道逐征车”描绘了离别之情如同茂盛的芳草难以割舍,而远行的路途伴随着征车的远去。
  • 颈联“遗爱偏留记,行装祇担书”反映了诗人对县宰留下的美好记忆和对未来的祝福,同时表达了只带走行装和书信的无奈。
  • 尾联“将来好官职,愿载此间除”展现了诗人对县宰未来好运和成就的期望,同时也表达了希望用自己的诗句为县宰带来好运的愿望。
  1. 创作背景
  • 该诗作的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测是在魏野担任过的地方官员之后,他将自己的感慨和祝福寄托在这首送别的诗中。
  • 作为文人墨客,魏野可能曾在任职期间与当地的民众或官员有所交集,此次离去也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人间百态和官场的艰辛。
  1. 艺术鉴赏
  • 《送县宰王希之阙下》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象表达了复杂的情感。
  • 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观察和反思。
  • 诗中的离愁别绪、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期许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
  1. 文化意义
  • 《送县宰王希之阙下》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它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友情、官场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 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至今仍能触动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送县宰王希之阙下》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诗歌,通过对诗人个人经历和官场生活的描绘,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一个时代文人生活的记录,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与发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