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无用上人游

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
屐踪临水有,锡影入云无。
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
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无用上人游》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作于宋哲宗元祐时期,具体时间未详。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他对人生和宇宙哲理的思考。下面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首诗:

  1. 诗歌原文:迢递中条寺,秋寻忘险途。屐踪临水月,锡影入云无。像阁分秦树,经窗见舜都。我曾题壁处,闲看想踟蹰。

  2. 诗歌主题: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诗人在秋雨初晴之际,送别从弟无可禅师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从弟的赠别之情,同时也用离别凸显出了诗人自己的孤独之感。

  3. 艺术手法: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山水、寺庙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通过精细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4. 情感表达: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情感。同时,诗人也在诗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种忧伤来自于对人生有限性的深刻体悟。

  5. 文化背景:《送无用上人游》是一首赠别之作,它反映了唐代文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尊崇。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常常将佛教文化融入诗歌创作中,以此来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6. 语言风格:魏野的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7. 历史评价:在后世,这首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许多学者和评论家认为,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意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社会意义: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魏野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的文学宝库,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特别是《送无用上人游》,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送无用上人游》不仅是一首表达友情与离别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哲学深度的作品。通过对山水、人物和情感的细致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友情和生命的珍视。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而且在思想上也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值得人们反复品读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