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龙门县楼与知宰刘大著将话别因有题纪

名士为官处,登楼景好题。
县城蚕市闹,村墅鹊巢低。
日暖园蔬嫩,烟晴垄麦齐。
长宜同此望,那忍话分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龙门县楼与知宰刘大著将话别因有题纪》是宋代诗人魏野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作者背景及文化意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原文
    名士为官处,登楼景好题。
    县城蚕市闹,村墅鹊巢低。
    日暖园蔬嫩,烟晴垅麦齐。
    长宜同此望,那忍话分携。

  2. 作者介绍

  • 魏野(公元960—1019),字仲先,号草堂居士,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一生乐耕勤种,自筑草堂于陕州东郊,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草堂周围环境布置得景趣幽绝。魏野的诗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诗风清淡朴实。
  1. 作品解析
  • 名士为官处,登楼景好题:首联描绘了名士身处官场的情景以及登上高楼所见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种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县城蚕市闹,村墅鹊巢低:颔联则转向城市生活的一面,描述了县城中繁华的市集和乡村中的宁静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 日暖园蔬嫩,烟晴垅麦齐:颈联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农耕生活的向往。
  • 长宜同此望,那忍话分携: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共同展望以及对分别时的不舍,彰显了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
  1. 文化意义
  • 田园诗歌的典范:《登龙门县楼与知宰刘大著将话别因有题纪》不仅在文学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对田园风光的描绘和对友情的表达也成为了后世文人墨客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 友情与离愁的象征:诗中的“分携”暗示了别离之情,而魏野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这种情感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登龙门县楼与知宰刘大著将话别因有题纪》不仅是宋代诗歌的佳作,也是中国文人精神世界和情感表达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及情感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