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先宁觐

千里宁亲去,青春胜老莱。
苦辞留不住,堪送到方回。
行色秋仍惨,离声晚更哀。
前程如有信,新雁好凭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张先宁觐》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同时展现了魏野作为宋初隐逸之士的形象和其诗歌风格。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作者以及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
  •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是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淡朴实,深受晚唐诗风的影响,在宋初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1. 诗歌原文
    千里宁亲去,青春胜老莱。苦辞留不住,堪送到方回。行色秋仍惨,离声晚更哀。前程如有信,新雁好凭来。

  2. 诗歌赏析

  • 主题与情感: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期望与鼓励。
  • 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青春胜老莱”和“堪送到方回”,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特色:魏野的诗歌语言平淡而不失深意,简洁的五言律诗形式使得诗意更加凝练而深刻。
  1. 历史背景
  • 时间与地点:诗作创作于宋代,当时的社会背景为文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伴随着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
  • 魏野的生活经历:魏野原为蜀地人,后迁居陕州(今河南陕县),他的生活经历和个人品质为其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 文化价值
  • 文学地位:魏野在宋初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
  • 思想倾向:魏野的诗歌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对个人理想追求的坚持。

《送张先宁觐》是魏野诗歌创作的代表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对于研究宋代诗歌和魏野本人的生平及创作,该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