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贾注归蜀

将为干名入帝都,却言归隐蜀乡闾。
永抛丹桂辞京辇,深入青山侍板舆。
囊里几般仙药草,杖头数卷道经书。
相门亲友应相羡,富贵终难复旧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贾注归蜀》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

  1. 作者介绍: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生于北宋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与王旦、寇准友善,以诗名世。他不求仕进,建有草堂,以弹琴赋诗为乐,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帝祀汾阴时被举荐,上表辞官,诏州县常加存抚。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朴实,不拘泥于艰涩苦涩的唐人风格,且一生清贫。

  2. 作品原文

  • 将为干名入帝都,却言归隐蜀乡闾。
  • 永抛丹桂辞京辇,深入青山侍板舆。
  • 囊里几般仙药草,杖头数卷道经书。
  • 相门亲友应相羡,富贵终难复旧居。
  1. 诗歌赏析
  •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贾注选择归隐生活的赞赏。通过“将为干名入帝都”与“却言归隐蜀乡闾”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官场名利看淡的态度,同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简朴生活的向往。
  • “永抛丹桂辞京辇”与“深入青山侍板舆”描绘了贾注远离繁华、追求自然生活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赞美。
  • “囊里几般仙药草”与“杖头数卷道经书”,则展现了贾注在隐逸生活中依然保持着学习与修行的状态。
  • 最后两句“相门亲友应相羡,富贵终难复旧居”更是点明了贾注的选择不仅赢得了亲友的羡慕,更是一种对传统富贵生活方式的挑战。
  1. 写作背景:魏野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面对时代的变迁和个人命运的选择,魏野选择了以诗歌表达自己对自由、平和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批判。

《送贾注归蜀》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种时代背景下的文化现象的体现。通过对这首作品的解析,可以看到魏野作为一位诗人在艺术表现上的独到之处以及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