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蓝田王顺山晤真寺

蓝田王顺升仙处,白傅曾题似更稀。
野客暂游期欲住,山禽何事叫思归。
称心不独烟霞媚,适口仍逢笋蕨肥。
两日正当寒食日,家园忘却有芳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蓝田王顺山晤真寺》是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具体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魏野(781—851),字仲先,号草堂居士,世称“魏卧云”。他生于唐朝的后期,活跃在五代和宋朝初年。
  • 魏野的诗歌创作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尤擅长写景抒情,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哲理性。
  1. 诗歌原文
    蓝田王顺升仙处,白傅曾题似更稀。
    野客暂游期欲住,山禽何事叫思归。
    称心不独烟霞媚,适口仍逢笋蕨肥。
    两日正当寒食日,家园忘却有芳菲。

  2. 诗歌赏析

  • 景物描写:《游蓝田王顺山晤真寺》中通过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山间景象。诗中的“王顺升仙处”与“白傅曾题似更稀”两句表明了这个地方的神秘和文人墨客对其的向往。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野客暂游期欲住”、“山禽何事叫思归”等句子表达了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之情。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美景的赞叹上,也渗透在对家乡的思念中。
  • 生活哲理:在“称心不独烟霞媚,适口仍逢笋蕨肥”一句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美的追求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即追求内心的满足和生活的和谐。
  • 节日氛围:“两日正当寒食日”,这句不仅描绘了当时的节气,也暗示着诗人在此地度过的是一种远离尘嚣、享受自然的节日气氛。
  • 家园记忆:最后一句“家园忘却有芳菲”透露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深深怀念,即使身处异地,也难以忘怀那熟悉的气息和景色。

《游蓝田王顺山晤真寺》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作品,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