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甥李渭进士赴举

棠树抡材过礼闱,孤寒得解更光辉。
进身喜逐贤侯表,裹足愁分老母衣。
千里冬残伤独去,一家春尽待荣归。
头方念尔还如我,到阙何人许扣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外甥李渭赴举》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此诗以“渭之才”的“高”,反衬出渭之“孤”。全篇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情致婉转,意趣隽永,富有情趣和画意。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但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诗人没有直接抒写离愁别怨,而是从送别的地点落笔,由近而远,先写到渭家附近的景色,再写到渭去京城长安途中经过的名山胜水,最后写到渭将要到的京城长安。

诗的开头两句,点明送别的地点:在渭家附近的蓝田山下。接着,又写了渭即将赴举前所经过的华山、终南山。这三句,从渭家附近写到渭去长安路上经过的两个有名的山,层次井然。这样,读者的视线就被引领到渭即将到达的长安。三句之中,首句写渭家附近,第二句写途中华山,第三句写途中终南山。这中间虽无一“山”字出现,但读者却可以想见渭家附近是一片山青水秀的优美环境。同时,由于作者在描写中运用了衬托手法,把“渭”和“渭之才”这两个本来并不相干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描写,使“渭之才”更显得突出,从而也更反衬出“渭”之“孤”来。

诗人又写了渭即将到达的长安。长安,即今西安。长安是唐代的都城,也是当时的政治中心。长安的繁华,自然吸引了许多像渭这样的青年才俊。但是,长安也有它的另一面,那就是长安太喧嚣,太繁忙,它容不下像渭这样的青年人。所以,渭到了长安后,就如“野马”一样,很难找到知音。这就为渭后来的失意埋下了伏笔。

最后四句,诗人写自己对渭的期望和祝愿。“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你像那参天长松一样,不要学那些随风飘摇、媚俗悦人的桃树、李花,要做一个顶天立地、坚韧不拔的人。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他对渭的期望和祝愿,而且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对青年人的影响。当时科举及第者往往成为统治者笼络人心的工具,他们一旦得意忘形,就会被朝廷重用,而那些有才能的人却往往受到冷落,甚至被排挤出朝廷。因此,诗人希望渭能远离这种诱惑,保持自己的清白和纯洁。

这首诗的构思新颖,语言清丽,音韵和谐,情致婉转,意趣隽永。它不仅是一首送别诗,而且还是一首寓意深远的思想性作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