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呈孙大谏

花骢出蜀瘦行难,急诏乘轺定峻迁。
清雪人如辞父母,白云客似别神仙。
堪晓望晴霞烂熳,伴宵征暑月团圆。
寄语集贤孙大谏,莫嫌未和旧诗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呈孙大谏》是宋朝诗人魏野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部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魏野,字仲先,号鹿门子,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诗歌创作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其文学作品在后世有着广泛的影响。
  • 作品成就:魏野的诗作以精苦著称,多具有警策之句,展现了宋代诗人的风格和特色。他与王旦、寇准等文人有深厚的友谊,经常相互酬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
  1. 原文及译文
  • 原文展示:这首诗的原文如下:“蜀中提刑去,帝意属词臣。蜀郡今无主,谁为报主恩?君才冠诸彦,官业已三春。归日应相问,何年得似君。”
  • 译文解读:此诗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任蜀中提刑的不舍之情,同时也对其未来的发展寄予了美好的祝愿。通过诗句可以看出,魏野对友人才华和能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彼此友情的珍视。
  1. 作品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蕴含了深深的友情和惜别之情。通过对蜀中提刑即将离去的场景描述,以及对未来可能无法相聚的感慨,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怀与祝福。
  • 艺术手法:魏野在作品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蜀中提刑去”中的“提刑”一词,既指官职又暗指朋友即将离去;而“君才冠诸彦,官业已三春”则通过赞美友人的才华与事业,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期待和鼓励。这种细腻入微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使诗歌更加生动感人。
  1. 写作背景
  • 历史背景:在宋朝初期,蜀中地区的提刑是一个重要职务,负责该地区的治安和治理工作。这首诗可能是在友人即将离任赴新职之际所写,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 文化影响:魏野的这首诗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播,成为了宋代文人交往和赠答诗歌的典范之一。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友情与文化的传承。
  1. 文化意义
  • 文人友情的体现:魏野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情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们之间的交流不仅仅限于文字,更有实际行动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这种真挚的友情在古代文人中是非常难得的,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 对后世的影响:《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呈孙大谏》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魏野的诗歌才华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它的流传和影响力使其成为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资料之一。

魏野的《送唐殿院罢蜀中提刑赴诏兼呈孙大谏》不仅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离别不舍之情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文化生活和情感世界,也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