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

草堂高迥乐郊东,西望支筇景莫穷。
山水城池云叶里,管弦楼阁雪花中。
须知应瑞因仁政,不独呈祥自帝功。
太守多才又多暇,唱酬翻怯见诗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是宋代诗人魏野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魏野,字仲先,号草堂居士,生于960年,卒于1019年,陕州(今河南陕县)人。他是宋初著名的隐逸之士,真宗时期曾被召见,但魏野选择不赴。他的诗歌创作深受晚唐风格的影响,学习贾岛和姚合的诗歌技巧,并注重平淡闲远的风格。
  • 《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是魏野在宋代创作的诗歌,表达了他在雪景中对政治和社会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1. 诗歌原文与解析
  • 《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原文如下:
草堂高逈乐郊东,西望搘筇景莫穷。  
山水城池云叶里,管弦楼阁雪花中。  
须知应瑞因仁政,不独呈祥自帝功。  
太守多才又多暇,唱酬翻怯见诗筒。  
  • 诗句“草堂高逈”,意指魏野的住所高耸,位于风景如画的乐郊东边。“搘筇”则形容他手持拐杖向西远眺,而“景莫穷”则表达了他对远方景色无尽的向往和感慨。
  • “山水城池云叶里”,描绘了一幅山水相依、城郭掩映于云雾之中的画面,展现了一种和谐而宁静的美感。“管弦楼阁雪花中”,则是将雪中的管弦声与高楼大厦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独特的冬日景象。
  • 第三句“须知应瑞因仁政”,反映了魏野对政治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美好的自然现象往往是因为仁政所致。“不独呈祥自帝功”,则表明这种吉祥和祥瑞不仅降临于民间,也有皇帝功绩的功劳。
  • 最后两句“太守多才又多暇,唱酬翻怯见诗筒”,描述了魏野作为地方长官的才情和闲暇之余与文人雅士交流的情景,但即便如此,面对友人的诗文作品时,他也感到羞涩和畏惧,这反映出他内心的谦逊与对文学的珍视。
  1. 诗歌鉴赏
  • 《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魏野对于人生哲理和国家治理的一种反思和表达。通过对雪景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享受的精神追求和对社会责任的理解。
  • 该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敏锐的观察力。特别是诗中的“雪中书事”部分,既展现了诗人的文学素养,也体现了他对时代背景的深刻理解。
  • 《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在艺术上达到了一个高度,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是魏野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之一。

《雪中书事上李阶殿院》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因其背后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信息而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特点和魏野的个人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