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屏山

有约携壶九日游,扶筇选胜豁双眸。
天空晴送群峰翠,野旷寒生落木愁。
浊酒故饶狂士态,黄花羞插老人头。
凭高不管风吹帽,坐破屏山一色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登屏山》是宋代诗人李訦的诗词作品之一,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秋季登高时的所思所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的内容、背景及其艺术特色:

  1. 诗词原文
有约携壶九日游,扶筇选胜豁双眸。  
天空晴送群峰翠,野旷寒生落木愁。  
浊酒故饶狂士态,黄花羞插老人头。  
凭高不管风吹帽,坐破屏山一色秋。  
  1. 诗词解读
  • 有约携壶九日游:这里描述了与友人相约一同去游览的美好时光。
  • 扶筇选胜豁双眸:通过扶筇(手杖)来选择胜景,使得双眼开阔。
  • 天空晴送群峰翠:晴朗的天空映照出群山的翠绿。
  • 野旷寒生落木愁:野外空旷而感到寒冷,引发了对落叶的惆怅。
  • 浊酒故饶狂士态:使用浑浊的酒来表现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 黄花羞插老人头:指代的是秋天的菊花,用“羞”字形容菊花似乎因年老而羞涩地装饰着老人的头。
  • 凭高不管风吹帽:即便风大,也不顾忌地坐着,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 坐破屏风山一色秋:长时间坐在山顶,直到秋天的景色变得单一和深远。
  1. 创作背景
  • 《九日登屏山》的创作时间未详,但根据诗文内容推测,可能是在一个晴朗的秋季,作者与友人一同登上了屏山县的山峰。
  • 李訦的生平不详,但可以推断他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期,诗人们常常通过登高望远来抒发情感,表达志趣。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诗中的“天空晴送群峰翠”,“野旷寒生落木愁”,将自然景物与诗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精炼:虽然诗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物形象,但语言却非常简练,每句话都富有意味,如“浊酒故饶狂士态”,“黄花羞插老人头”。
  • 意象鲜明:“群峰翠”、“落木愁”等意象,不仅描绘了秋天的特色,也传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1. 赏析建议
  • 阅读时可以先整体感知诗的节奏和韵律,再细读每一句,理解其深层含义。
  • 注意诗中的比喻和象征,例如“群峰翠”可能象征着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而“落木愁”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 尝试联系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历史环境,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九日登屏山》不仅是一首描写秋日美景的诗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通过对自然的感悟,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