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眠柳其一

万丝缫绿费春工,斜倚阑干枕晓风。
两被流莺惊梦觉,依前睡趁海棠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眠柳其一》是宋代诗人谢子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后丰富的历史典故和深层含义:

  1. 诗歌原文
    万丝缫绿费春工,斜倚阑干枕晓风。
    两被流莺惊梦觉,依前睡趁海棠红。
  2. 诗句解析
  • “万丝缫绿费春工”: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用“万丝”比喻柳枝繁茂,像丝绸一样柔软,绿色的柳条在春风中飘扬,仿佛在努力地打扮自己迎接春天的到来。这里的“费春工”则表达了春天到来时的辛苦和美丽。
  • “斜倚阑干枕晓风”:诗人通过“斜倚”和“枕晓风”这样的动作描写,展现了人物的悠闲和对美好早晨的喜爱。同时,“晓风”暗示了日出时分的清新和温暖,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 “两被流莺惊梦觉”:这里用“流莺”指代鸟儿的声音,可能是夜晚的蝉鸣或其他鸟声,这些声音可能把诗人从梦中唤醒。诗人描述自己的梦境被这些自然之声打断,体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对人的影响。
  • “依前睡趁海棠红”:最后一句诗,诗人似乎重新入睡,趁着晨光中海棠花盛开的美景。这种对美的欣赏和享受,也映射出诗人内心对生活美好时光的珍惜与留恋。
  1. 历史典故
  • 汉柳三眠:传说汉代御苑中有柳,如人形,称为人柳,一天可以三眠三起。后用此典形容柳,或形容春色; 也借以形容女子腰肢。这是《三眠柳其一》中引用的历史典故,用以增强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1. 诗词赏析
  • 《三眠柳其一》作为宋诗,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著称。诗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的活动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通过对清晨、春色和自然之美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文化影响
  • 《三眠柳其一》不仅在文学上有所成就,还因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达方式,影响了后世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传播。它成为了研究古代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也是理解中国古代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的关键作品之一。

《三眠柳其一》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更是一个蕴含丰富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的艺术作品。通过对其深刻意象和历史典故的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对于喜爱古典文学和中国文化的人来说,《三眠柳其一》无疑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和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