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登拟岘台二首

步上溪边百尺台,斩新秋色正伤怀。
千屏翳绕碧云合,一字倾攲鸿雁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秋日登拟岘台二首》是宋代诗人谢薖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还透露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让人们在阅读中能够体验到那份独特的历史厚重感与情感深度。

诗的前两句“步上溪边百尺台,斩新秋色正伤怀。”描绘了诗人登上拟岘台的情景。这里的“百尺台”不仅是一个高度的象征,也暗示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的渺小与敬畏。秋天的景色带来了伤感的情绪,这种情绪贯穿全诗,为后续的抒情铺垫了基调。

颔联“千屏翳绕碧云合,一字倾攲鸿雁来。”通过“碧云合”与“鸿雁来”这两个意象,表现了一种高远和开阔的意境。这不仅是对景的描写,更是诗人情感投射的反映,即通过这些自然元素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

在尾联中,“共叹黄垆封白壁,一时悲泪洒秋风。”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感慨。这里,“黄垆”指的是古代帝王的陵墓,而“白壁”则可能是指被遗弃或被遗忘的事物。这样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敏感以及对逝去时光的哀思。

这首诗通过对拟岘台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多层次的情感世界。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自然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时间的精神追求,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重量和文化的深度。

《秋日登拟岘台二首》不仅展示了诗人卓越的艺术才能,同时也提供了关于自然、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思考。这首诗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每一个热爱文学的人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