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公权之母郭氏挽诗

妇道始衷终,宁过三者从。
髧髦维我特,蓬首为谁容。
但识同心处,宁拘异域封。
坛前两溪水,昼夜自溶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了翁的《高公权之母郭氏挽诗》是一首表达敬仰和赞美之情的文学作品。该诗以宋代诗人的身份,通过对逝者及其德行的赞颂,展现了对妇道精神的推崇。以下是对该诗的具体介绍:

  1. 作品原文
    妇道始衷终,宁过三者从。
    髧髦维我特,蓬首为谁容。
    但识同心处,宁拘异域封。
    坛前两溪水,昼夜自溶溶。

  2. 作品解析

  • 妇道始衷终:诗中开篇即强调了妇人应当坚守妇德,始终如一。这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应恪守传统美德的期望与赞扬。
  • 宁过三者从:“宁过三者从”可能指的是在道德或行为上的适度,不超越常规的范畴。这是对逝者一生行为准则的肯定,体现了其生活的严谨和自律。
  • 髧髦维我特:“髧髦”指古代女子的发式,而“维我特”则可能表达了逝者的某种特殊才能或性格上的独特性。这里可能是指逝者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值得后人铭记。
  • 坛前两溪水:这里的“坛前两溪水”可能是借用自然景观作为喻体,象征着逝者品德纯净无暇,如同自然界的清流一般,昼夜不息地流淌,永葆其纯洁。
  • 昼夜自溶溶:“昼夜自溶溶”描绘了时间流逝,而逝者的品质却能像溪水一样,不论昼夜都能保持清澈透明。这表达了对逝者品质持久不变的赞赏。

《高公权之母郭氏挽诗》不仅是对一个女性人物的赞颂,更是一种对高尚人格和传统美德的传承。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生命、道德和社会角色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意。对于读者而言,这首诗不只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心灵的洗礼,让人在赞叹逝者的同时,也反思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