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宁违俗,徐行不竞时。
与人交乐易,处世事平夷。
甚矣古常者,伤哉今已而。
龙山春夜月,长照凤皇枝。
吴府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吴府君”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出自《晋书·蔡洪传》。这个人物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吴府君,本名不详,字士季,是吴国的广州刺史、吴郡太守。他出身于吴国,后移居嘉兴。吴府君的祖先原本来自汝南,后来迁居至嘉兴。他的祖父寔和父亲泽都在宋朝担任重要职务,如水军正将等。吴府君少年时继承武官之位,但因未显达而功业未被广泛认可。他曾得到沿海制置使李公曾伯的辟命,但并未有机会发挥其才能。
吴府君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多方面的体现。例如,《晋书·蔡洪传》中提到,当晋蔡洪去洛阳时,有人问他为何选择在偏僻之地招募英才。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必产自孟津之河,盈尺璧不必采自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出于西羌,这些都是贤圣之人,不一定非要出生在显赫的地方。这种回答反映了吴府君的谦逊和自我定位,也表达了他对人才多样性的认可。
《晋书·蔡洪传》还记载了吴府君对家族荣誉的看重。他在家族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是朝廷所认可的优秀官员。他的墓志铭显示,他不仅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也是一位孝顺的儿子和善良的人。这些描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吴府君个人品质的认知,也展示了他作为历史人物的全面性。
“吴府君”这一文学形象不仅体现了吴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还通过其个人经历和性格特点,展现了古代文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吴府君的故事在后世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