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刘左史

玉龙老子访仙鹤,冲佑散人归瑞乌。
俗事只今长刺促,可人自昔费招呼。
忧时恨不百子骏,背我宁堪二大夫。
舣纁黄昏不成别,画成江上送行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了翁,作为宋代的一位著名诗人,其作品《与刘左史同别杨少卿于南郊舟中用宋兵部韵》展现了他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与刘左史’:

  1. 作者背景
  • 魏了翁是宋代的诗人,他的诗作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世事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重。
  • 在作品中,他通过神话意象来寓言性地表达对世俗事务的厌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1. 诗词原文
  • “玉龙老子访仙鹤,冲佑散人归瑞乌。俗事只今长刺促,可人自昔费招呼。”
  • 这些诗句描绘了神仙般的超然和对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
  1. 诗歌鉴赏
  •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离别之情的抒发,也是对人生的一种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世事的淡然。
  • 通过对比玉龙、冲佑等神话形象,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一种批判和不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1. 文化影响
  • 《与刘左史》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世多次引用和研究。它不仅是魏了翁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
  • 这首诗歌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普遍问题和文人的精神追求。
  1. 读者反响
  • 《与刘左史》的读者反响热烈,许多学者和文学爱好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 这首诗歌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现代意义
  • 尽管时代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与刘左史》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魏了翁的《与刘左史》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更是一篇蕴含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这篇作品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怀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