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士龙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记见问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于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洪士龙的《竹洲精舍记》是明代文学家、学者洪舜俞考功的作品。这篇文章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竹洲精舍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以及作者对于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文章通过对竹洲精舍的历史沿革、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珍视。同时,文章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情感依恋,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在文章中,洪舜俞考功巧妙地将竹洲精舍与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对四季变换、山水相依等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竹林中的宁静与和谐。这些描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竹洲精舍的美丽景色,还激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文章还通过引用古人的诗词歌赋,展现了竹洲精舍的文化内涵。这些诗词歌赋不仅为文章增色添彩,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欣赏。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了解到竹洲精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以及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和文化传承的珍视。

文章以洪舜俞考功的感慨收尾,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不仅是对竹洲精舍的怀念,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传承。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洪舜俞考功对于家乡的热爱和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