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于竹。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诗句】

  1. 考功记竹洲,所业在淇奥。
  2. 谓学与自修,此何取于竹。
  3. 士龙来谂余,试请言其目。
  4. 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独。
  5. 阴阳迭盈虚,表里更见伏。
  6. 厥象肖坎离,厥理寓姤复。
  7. 榆杏柞与檀,四序所宜木。
  8. 此独贯四时,不受寒暑触。
  9. 示人人不察,但识霜更绿。
  10. 谁能淇之上,兴寓三反覆。
  11. 形气互发明,显微相贯属。
  12. 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13. 安得两洪君,试同烟露宿。

【译文】

  1. 洪舜俞考功的《竹洲精舍记》,他的主要事业是种在淇河岸边。
  2. 说学问和自我修养,为什么要用竹子做例子?
  3. 洪士龙来询问我,请告诉我具体的要点。
  4. 天地的大纲,松树和柏树受命于大自然。
  5. 阴阳轮流交替,表里之间更显隐秘。
  6. 它的形态像水和火一样相互配合,它的原理就像天地之始的“姤”和“复”一样。
  7. 榆树、杏树、柘树和檀树都是四季适宜种植的树种。
  8. 只有竹子贯穿了春夏秋冬,没有受到寒暑的威胁。
  9. 人们常常看不见它,只看到它的霜白颜色而忽略了它的绿色。
  10. 谁能在淇河之畔找到这样的竹子呢?
  11. 竹子的形状和气脉互相启示,显示了微小事物之间的联系和贯通。
  12. 我只知道一些基本的道理,但是还不足以理解竹子的奥秘。
  13. 如果能有两位洪氏兄弟,一起在山中过夜,共同体验这种自然和谐的生活就好了。

【赏析】
这首诗是对洪舜俞考功的《竹洲精舍记》的提问和回答。诗人通过描绘竹子的生长环境、形态特点和象征意义,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知识的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自然之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