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恨生世晚,不为三代民。谁知伊傅至孔孟,亦学古道嗤时人。
岂惟三代时,尧舜万古师。犹云若稽古,不知古为谁。
气数有诎信,义理无终穷。虽居尧舜地,常有一篑功。
嗟哉秦汉后,去圣益以久。纵有间代英,仅为时儒首。
况于随世就功名,甚者谐俗攫宠荣。此于圣门直蛙蠛,已谓斯世无与朋。
多知正多惧,不知转矜负。亦云知矣恐未然,须验此心之权度。
有师舜文学周孔,有拟管乐明申韩。亦有是商鞅,亦有趋异端。
若言气合即为善,是中更要分明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比尧舜、伊尹、傅说、孔子和孟子等历史人物的行为,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士恨生世晚,不为三代民。(士人怨恨自己生于乱世,无法成为古代圣贤)
  • 谁知伊傅至孔孟,亦学古道嗤时人。(谁能够知道伊尹、傅说、孔子和孟子等人学习古代圣贤之道,并嘲笑当代人)
  • 岂惟三代时,尧舜万古师。(难道只是三代时代,尧、舜才是万古的楷模)
  • 犹云若稽古,不知古为谁。(仍然认为如果研究古代,不知道谁是古人)
  • 气数有诎信,义理无终穷。(命运有兴衰,而道理没有穷尽)
  • 虽居尧舜地,常有一篑功。(即使是住在尧舜这样的圣人之地,也有做一点贡献的可能)
  • 嗟哉秦汉后,去圣益以久。(叹息啊,自秦汉以后,圣贤就越来越远了)
  • 纵有间代英,仅为时儒首。(即使有一代英才,也只能是时代的先驱之一)
  • 况于随世就功名,甚者谐俗攫宠荣。(何况那些追逐名利的人,甚至会迎合世俗,谋取个人利益)
  • 此于圣门直蛙蠛,已谓斯世无与朋。(这些人在圣人的门下,就像是青蛙或蚊子一样卑微,认为世上没有可以与之为伍的人)
  • 多知正多惧,不知转矜负。(既然有很多知识,就应该感到害怕,而不是因为自己的地位和能力而感到自豪)
  • 亦云知矣恐未然,须验此心之权度。(这也是一种认识,但担心它可能还没有发生,需要验证这种认识的正确性)
  • 有师舜文学周孔,有拟管乐明申韩。(有人以舜为师学习《尚书》和《诗经》,有人模仿管仲、乐官等人物,提倡法家、儒家、道家的思想)
  • 亦有是商鞅,亦有趋异端。(也有人像商鞅那样推行变法,有人走向极端的异端)
  • 若言气合即为善,是中更要分明看。(如果说只要气量合就可以做好事,那中间的判断标准就更为重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