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
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酒罢听客去,公亦赋归来。
水调歌头 · 过凌云和张太博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调歌头·和张督宪方仲贤韵》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是作者与张方平等人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在密州任职时同游凌云寺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原文如下:
水调歌头·和张督宪方仲贤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婵娟两乡月,清美似无伦。
角吹夜发船,风露与天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参加进士考试;宣城太守作《赤壁赋》,被欧阳修推荐,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因“乌台诗案”受审,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入朝为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尚书礼部右司郎中。元祐元年(1086年),因政治上主张变法恢复旧制,遭到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撤职知颍州。宋哲宗亲政后,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少保。绍圣元年(1094年),因新旧党争被贬惠州、儋州(今属海南岛)。元符三年(1100年),卒于惠州,享年60岁。累赠太师,追封信国公。
该词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景色,表现了作者旷达豪迈的胸襟及超脱的人生态度。全词语言明快,意境优美,富有哲理性,表现出苏轼特有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