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峨眉月,照我别离杯。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
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酒罢听客去,公亦赋归来。

水调歌头·过凌云和张太博方

【注释】:

千古:千年。峨眉月,指峨眉山的月亮。李白《夜泊牛渚怀古》:“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中岁:中年。聚散:聚会与离别。

脉脉:含情的样子。若为:如何。

醉帽:喝醉了帽子戴歪了。三更:半夜。风雨:指风雨交加,天气恶劣。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别袂:离别时挥手告别。一帘山色:指远山如画。为放笑眉开:指因离别而高兴得笑容可掬。

抵掌:击掌、握手。旧故:老朋友的情谊。

山中人:指山上的和尚、僧人。灶间婢:指厨房里烧火做饭的小女子。惊猜:惊讶猜疑。

重裴回:再次徘徊不前。裴回:原指马行貌,后多用来形容徘徊不进,犹豫不决。

肺生埃:意谓酒气上涌,使呼吸不畅。

公亦:你也要。

赋归来:作诗归去。

赏析:

这首词以写景起笔,写自己与老友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千里峨眉月,照我别离杯。”“峨眉”即峨嵋山,位于四川成都西南。“千里”句是说,在万里之遥的峨眉山上,有一轮皎洁的明月,照着我和我的老友共饮的酒杯。这两句写景很美,但感情并不浓。“故人中岁聚散,脉脉若为怀。”中岁:中年。聚:聚会。散:离别。脉脉:含情的样子。若为:为什么。“脉脉”二字用得极好,写出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醉帽三更风雨,别袂一帘山色,为放笑眉开。”三更:夜里十二时以后。别袂:离别时挥手告别。一帘山色:远山如画,形容景色优美,令人赏心悦目。为放笑眉开:指因离别而高兴得笑容可掬。“握手道旧故,抵掌论人才。”握手:朋友之间表示亲热的动作。旧故:老朋友的情谊。抵掌:击掌、握手。论才:《世说新语》记载,谢安曾与王右军(羲之)夜话,谈到“大丈夫当如此”,王右军击掌大笑,说:“我解所以为此者。”这里指评论人物。全词上片写景,写得很有特色,特别是“千里峨眉月”一句,把峨眉山的美丽风光描写得很生动。

下片转写与友人分手的情景:“山中人,灶间婢,亦惊猜。”山中人:指山上的和尚、僧人。灶间婢:指厨房里烧火做饭的小女子。惊猜:惊讶猜疑。意思是诗人与老友在分别的时候,也引起了山上和尚、厨房小女子的惊奇和猜疑,好像他们不知道诗人会来似的。(“亦”字下得极好,突出了作者的文采风流和对世俗眼光的藐视)。“江头新涨催发,欲去重裴回。”“江头”指长江边。“新涨”句指长江水位上涨,水流湍急,催促诗人启程。“欲去”句指诗人想离开,但又不能离去,于是再三徘徊不前进。“世事丝丝满鬓,岁月匆匆上面,渴梦肺生埃。”世事:世间的事。丝丝:形容事理复杂纷繁。满鬓:指两鬓已白,形容人老了。“渴梦”二句是说,酒喝完听别人谈话离去之后,诗人又感到口渴,醒来一看,原来是一场大梦。“公亦赋归来。”赋:作诗。公:指诗人自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这里指诗人作诗归去,即回到家乡,继续从事写作。

这首词以写景开始,写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接着写自己与友人饮酒、谈心的情景,抒发了诗人与老友相聚时的欢愉心情;最后写与老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以及诗人回家作诗归去的情景。全词结构完整,层次井然,语言流畅自然,风格豪迈洒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