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舟来,恰趁得、东楼嘉集。正满眼、轻红重碧,照筵浮席。更是姓黄人作守,重新墨妙亭遗迹。对暮天、疏雨话乡情,更筹急。
嗟世眼,迷朱碧。矜气势,才呼吸。彼蔡章安在,千年黄笔。腐鼠那能鹓凤吓,怒蜩未信冥鹏翼。与史君、酌酒酹兴亡,浇今昔。

【注释】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黄叙州,即黄裳,字次律,成都华阳(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杨万里、陆游并称“宋初三贤”。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原题作“□□”,据宋词集《乐府雅词》注,当为误字。

【赏析】

此词是宋代著名文学家黄裳的一首咏史词。黄裳(1042-1139),字次律,号东乡居士,四川成都人,北宋末年宰相黄观之子。黄裳自幼聪慧过人才识出众,曾以文章名于世,但一生不得志。他虽官至宰相,却无建树,只善书画。他的书法得其父法,尤长行草,自创“黄体”书体。他一生好学,博闻强记,能诗工文善画,精鉴赏,通音律,善音乐,尤长小曲。在艺术上,他与苏轼、米芾齐名。他的作品多写景寄兴,抒发壮怀,风格豪放而婉约兼之,对后世有较大影响。其作品有《东坡先生真赞》、《黄体诗帖》等传世。

本篇是作者任成都华阳县主簿时所创作的咏古词。

上片开篇即点明题目中的人物“黄裳”。词的首句写黄裳来成都赴任后,恰逢春光明媚的时节,满眼所见皆是红绿相间的景色。“轻红重碧”指春天的景物,这里借春色来表现诗人的心情。“正”字表明这是眼前的景象。接着写酒楼宴会。“照筵浮席”是说酒宴之上,杯盘狼藉,宾朋满座。“更筹急”则说明宴会时间紧迫,时间不等人。

下片转入咏古。作者首先感叹世人的眼光被名利所迷惑,他们追求的是权势和地位,而不是真正的才能。然后作者又感叹蔡章安的才华已经被埋没千年了。蔡章安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儿子,他从小就聪明过人,擅长书法,但他的仕途坎坷,一直未能得到重用。后来他又因为触犯了权贵而被贬谪到边远地区。最后作者又提到那些自以为是的鹓鸟和才气横溢的凤鸟却被那些贪吃的腐鼠吓跑。而那些凶猛的蜩鸣声也不相信冥冥之中的鹏翼可以飞翔于天际之上。作者通过这些比喻来表达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全词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事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名利和权力的追求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同时,作者又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