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慢 · 中秋新河

正秋阴盛处,忽荡起、一冰轮。甚汉魏从前,才人胜士,断简残文。都无一词赏玩,更拟将、美色似非伦。此意谁能领会,自夸光景长新。
得阴多处倍精神。俗眼转增明。向大第高楼,痴儿騃女,脆竹繁裀。此心到头未稳,莫古人、真不及今人。坐看两仪消长,静观千古浇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魏了翁的《木兰花慢·中秋新河》是一首充满文学韵味的诗词。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魏了翁(1195年—1260年),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诗人、词人、文学家,与陆游、张孝祥、范成大齐名,合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风格豪迈奔放,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来强化主题。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诗词原文
    正秋阴盛处,忽荡起一冰轮。
    甚汉魏从前,才人胜士,断简残文。
    都无一词赏玩,更拟将、美色似非伦。
    此意谁能领会,自夸光景长新。
    得阴多处倍精神。
    俗眼转增明。
    向大第高楼,痴儿騃女,脆竹繁裀。

  2. 诗意解析

  • 此词通过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月光和周围环境,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感慨。首句“正秋阴盛处,忽荡起一冰轮”描绘了中秋夜的美丽景色,明月高悬,照亮了整个天空。接下来的“甚汉魏从前,才人胜士,断简残文”,反映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的怀念和敬仰,以及对于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感慨。
  • 第三句“都无一词赏玩,更拟将、美色似非伦”则表达了他对当时文人墨客缺乏欣赏能力的态度。他认为这些文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缺乏真正的鉴赏力和审美情趣。这种态度也体现了他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以及对他人才能的不认同。
  • 最后两句“此意谁能领会,自夸光景长新”则是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思考。他认为人生短暂,而时光却不断流逝,因此应该珍惜当下,把握每一个瞬间。同时他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持续不断的赞美之情。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象选择与运用:此词通过“冰轮”、“断简残文”、“美色似非伦”等意象,巧妙地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这些意象不仅富有美感,而且富含深刻的哲理。如“冰轮”象征着月亮和纯洁的美,而“断简残文”则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文化遗产的珍贵。
  • 语言与表达:全词采用平实的语言,但在表达上却充满了力量。作者善于使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词富有诗意和哲理性。如“此意谁能领会”一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困惑和无奈,又透露出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1. 创作背景
  • 根据词中的一些线索,可以推测这是在宋代某个中秋节夜晚创作的。当时的社会背景是文人墨客常常聚在一起吟咏诗歌,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表达对时事的看法。
  • 词中还提到了“汉魏从前”,这可能是指宋代以前的历史时期。这表明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个时代文化繁荣的怀念。

《木兰花慢·中秋新河》不仅是一首美丽的文学作品,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它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观和人生观。同时,这首词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的时光,把握每一个瞬间,追求美好的生活品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