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詹苍崖韵

八闽英杰盛如林,安得三忠存至今。
旧俗风流千载事,精忠大义一般心。
早知平陆风波恶,何必巅崖云雾深。
此日脊梁非铁硬,小颜拳爪定相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詹苍崖韵》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谢枋得通过对福建人才辈出的描绘,抒发了对历史上忠诚人物的怀念之情。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是宋信州弋阳人,理宗宝祐四年进士出身,历任抚州司户参军、建康考官等职。因直言不讳批评时政,得罪贾似道而被迫流放到兴国军。元兵攻陷信州时,他变姓名隐居于建宁唐石山。宋亡后,他拒绝北上,最终饿死。他的门人私谥为文节,并留下了《文章轨范》、《叠山集》等著作。
  1. 诗作原文
    八闽英杰盛如林,安得三忠存至今。
    旧俗风流千载事,精忠大义一般心。
    早知平陆风波恶,何必颠崖云雾深。
    此日脊梁非铁硬,小颜拳爪定相侵。

  2. 诗意解读

  • 背景与主题:这首诗表达了对福建省英才辈出的历史场景的回忆。作者通过描绘“八闽”地区的人才济济,暗示了这片土地历来有众多的英雄豪杰。诗人特别提到“三忠”,即历史上著名的忠臣张俊、杨粲、刘光世,以此表达对这种忠诚精神的赞美。
  • 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诗中提到“此日脊梁非铁硬”,意味着即使面临困境,也应该保持坚毅的精神面貌。这里暗指即使在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正直和勇敢的品质,不屈服于外来的压力。
  • 文化与传承的价值:诗歌中的“精忠大义”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要求,更是对国家和民族的一种责任和担当的体现。谢枋得通过这首诗,强调了传统文化中忠诚与正义的重要性,以及对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呼吁。

《和詹苍崖韵》作为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代表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更在历史文化价值上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文化特色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