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韩相慕久悬悬,恨不论诗早十年。
吾道不行知有命,斯文将丧更由天。
此生何恨为龚胜,来世谁能知少连。
不信无人扶宇宙,是邦豪杰已潸然。
和毛靖可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毛靖可韵》是宋代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和毛靖可韵》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一首著名作品,这首诗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谢枋得(1246年—1318年),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人。他是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诗人、散文家,其一生经历多次政治变故,但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与志向。在南宋末年的社会动乱中,他以诗歌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歌主题:《和毛靖可韵》通过描写个人遭遇和感慨时事,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正义和道德的追求。诗中的“孟韩相慕久悬悬”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贤才的期望,而“吾道不行知有命,斯文将丧更由天”则透露出诗人对命运的无奈及对文化传承的忧虑。
艺术风格:《和毛靖可韵》以其精炼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著称。诗句如“此生何恨为龚胜,来世谁能知少连”,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反映了他对生死、荣辱的超然态度。
历史背景:《和毛靖可韵》创作于元军攻陷南宋都城杭州后的时期,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诗人身处这样的环境中,不仅个人遭受磨难,而且目睹了许多志同道合之士的不幸命运。因此,诗歌中充满了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以及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
《和毛靖可韵》不仅是谢枋得个人的代表作,也是整个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诗人的艺术造诣,也能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精神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