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谢叔鲁

红叶飘摇霜露清,去年今日正同行。
夜来似与君相见,明月一窗梅影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谢叔鲁三首》是宋朝诗人谢枋得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其深刻的情感体验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相关介绍:

  1. 作者简介:《寄谢叔鲁三首》的作者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他出生于今江西弋阳,宝祐四年进士出身,后经历战乱与政治变迁。在宋元战争时期,为抵抗元军,谢枋得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精神。他的诗歌多反映对时局的不满及个人命运的思考,因此作品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2. 作品原文:《寄谢叔鲁三首》共三首,每首都是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望。具体如下:
  • 第一首:“红叶飘摇霜露清,去年今日正同行。夜来似与君相见,明月一窗梅影横。”此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去年一同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彼此间亲密无间的友情。
  • 第二首:“一岁思君君不来,君来我去欠徘徊。归时只见留诗在,何日相逢畅好怀。”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因朋友未至而生出的遗憾与等待之情,同时透露出对友谊的珍视。
  • 第三首:“平生结客知心少,乱世逢人笑口难。近日老天频送喜,谁来对酒共清欢。”通过对比乱世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1. 艺术风格:《寄谢叔鲁三首》以其简洁凝练的语言、深邃的情感内涵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出宋代诗词的鲜明特色。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诗人传达出了对友人深切的思念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
  2. 历史背景:谢枋得的作品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完成的。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火连绵不断,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选择隐逸山林或者以诗书自娱。谢枋得作为其中的代表人物,其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状况,也体现了文人在逆境中的坚守与追求。

谢枋得的《寄谢叔鲁三首》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化和历史背景,还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积极向上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