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闻杜鹃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余何日是归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闻杜鹃》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作者心中“日日思归不得归”的怆惘和思乡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谢枋得(1246年—1289年),字君直,号叠山,晚号叠山老人,弋阳(今属江西省)人。南宋末年的著名诗人,因其爱国情怀及诗歌才华而广为人知。他的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战乱频发的背景下,人们对于家园和亲人的深深思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1. 诗歌原文:《春日闻杜宇》
    杜鹃日日劝人归,一片归心谁得知。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

  2. 诗句解析

  • “杜鹃日日劝人归”:描绘了杜鹃鸟每日不停地鸣叫,仿佛在不断地催促着游子归家,体现了诗人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
  • “一片归心谁得知”: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归家的强烈愿望与期待,但无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感受,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 “望帝有神如可问,谓予何日是归期”:运用了传说中望帝的灵魂可以询问的手法,诗人通过这种设想来表达自己对归家时间的不确定和对未来的迷茫。
  1. 诗歌鉴赏
  • 情感表达: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思乡情感,通过对杜鹃鸟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心境融入自然景象之中,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和丰富。
  • 艺术特色:谢枋得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细腻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整首诗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因政治原因被迫流亡异乡。谢枋得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 在长期的社会动荡和个人逃亡中,谢枋得经历了深深的思乡之苦。他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日日思归不得归”的无奈和哀怨,以及对故乡和亲人的无限眷恋。

《春日闻杜鹃》不仅是谢枋得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那个时代背景下无数文人共同的心声。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值得人们深入品味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