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承埏
细雨黄花径,空山白板扉。 贫嫌生事拙,病觉物情违。 独钓寻鸥梦,相思数雁飞。 何时竹叶酒,坐对薜萝衣。 注释与解析: - 细雨黄花径:细雨中,独自行走在被雨水打湿的黄色小路上。这里的“黄花”可能指秋天的菊花,象征着诗人孤独和清高的情感。 - 空山白板扉:形容一座山中的房屋只有一扇白色的门,显得十分空旷。这里的“空山”意味着一个没有人声鼎沸的地方,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感。 - 贫嫌生事拙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佳人怯晓风,垂向画楼东:佳人在清晨的微风中显得有些害羞,她把帘子垂在了华丽的画楼之东。 2. 未许杨花扑,先教燕子通:她不允许飘零的杨花触碰她的裙摆,却让飞翔的燕子先行通过。 3. 窥怜波眼碧,卷忆茜裙红:她从窗户里窥视着波光粼粼的江水,回忆起那红色的茜裙。 4. 戏问行云者,巫山隔几重:她开玩笑地询问行云者的住处,仿佛巫山就在几重远之外。 译文:
诗句原文: 诗法已三唐,吟髭尚未霜。花分秋梦艳,雪贮夜歌香。 译文: 我的诗法已经模仿了唐朝的诗人,但我的胡须还没有变白。秋天的花朵如同梦中的美丽,而夜晚的歌声则像是被雪所储存。 注释: - 诗法:诗歌的技巧和方法 - 唐:指的是唐朝的诗歌风格和技巧 - 吟髭:指胡须(古代文人常常因吟诗而长出胡须) - 花分秋梦艳:秋天的花朵美丽如梦 - 雪贮夜歌香:夜晚的歌声像雪花般纯洁 赏析:
宿蓟州塔下寺 树色渔阳少,僧廊塔下开。 炉中分佛火,槛外即香台。 露草吟虫苦,风铃怖鸽来。 鸡苏问遗砦,览古思徘徊。 注释:在蓟州附近的寺庙中过夜。树木的颜色是渔阳的,僧人的廊下有一座塔。在炉里点燃了佛像的灯火,槛外的香台上就能感受到香气。露水让草儿发苦,风铃声让鸽子害怕地飞来。向鸡苏询问遗留下的营寨,游览古迹时心中感到徘徊不定。赏析:本诗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边塞诗。诗人身经百战,饱经沧桑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同钱而介寻东峰亭遗址 - 这是第一句诗,描述了与某人一同前往寻找东峰亭的遗迹。“同钱而介”可能是指同行的人,“寻东峰亭遗址”则表明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或纪念某个地方的东峰亭。 2. 精舍忆东峰,曾栽夹道松 -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方,即“精舍”,它位于“东峰”之下(因为东峰亭通常在高处,故称之为“亭”),且此地有“精舍”
注释: 十八里桥:指长江南岸的一座小石桥。 野:野外。官桥断:官府的桥梁被毁坏了。 溪边:靠近溪流的地方。绿树:指垂柳,是春天常见的景物。 人家:指附近的村庄、渔舍等住户。多:很多。酒市:卖酒的市场。俗:民间风俗,即当地习俗。但(dàn):不过,只。鱼罾(zēnɡ):捕鱼用的竹制器具。 问渡争编竹:询问过河的人争相编织竹筏渡河。 听歌杂采菱:听着歌声在采菱的妇女中混杂。杂:杂乱。 晚来飞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谢客柴门只鸟过,短垣绕径足烟萝。 - 注释:谢客指的是谢绝客人来访。柴门是指简陋的木门。鸟只是比喻来去无踪。短垣是低矮的围墙。绕径指环绕着小路。烟萝形容周围弥漫的雾气。 - 译文:谢绝了宾客,门前只有鸟儿飞过,低矮的围墙环绕在小路上,四周被薄雾笼罩。 2. 风馀榆荚充钱少,雨后云山入馔多。 - 注释:风馀榆荚指风吹过后,榆树荚子飘落。榆荚可以作为货币使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把握全诗大意,理解诗歌的主旨,最后根据要求分析概括诗歌的内容要点,注意要忠于文本。 “人日人无赖”,人日节是农历正月初七,诗人说“人日人无赖”,意思是人们像没有教养的人一样,没有一点正经的样子
湘江漫兴 南浦多芳草,萋萋乱客愁。 虚传帝子瑟,不见鄂君舟。 白鸟迷沙市,青枫对驿楼。 登临无限意,烟水共悠悠。 注释: 1. 南浦多芳草:南浦是湘江的一个地名,这里指湘江边。芳草是指茂盛的草地,多指春天的景象。 2. 萋萋乱客愁: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乱客愁指的是因客居他乡而引起的愁绪。 3. 虚传帝子瑟:帝子是指皇帝的儿子,这里的"瑟"可能是指古代的一种乐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注释】: 几度: 几次。庭花: 庭院中开的花(即梅花)。妍: 美丽。小姑: 小姑子,指新娘。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写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几度庭花发”,点明时间、地点和季节,为全诗定下基调。几度?多次。庭花,即梅花。发,开放。 第二句“无人空自妍”,是说自从丈夫走后,家中再无一人,自己只好独自打扮自己。妍,漂亮。 第三句“记郎初别去”,是说自从丈夫离家出远门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