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忆东峰,曾栽夹道松。
到门停吠蛤,洗钵隐乖龙。
露滑前山屐,风传隔岭钟。
淳于遗世士,送客想高踪。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同钱而介寻东峰亭遗址
- 这是第一句诗,描述了与某人一同前往寻找东峰亭的遗迹。“同钱而介”可能是指同行的人,“寻东峰亭遗址”则表明他们此行的目的是为了探寻或纪念某个地方的东峰亭。
- 精舍忆东峰,曾栽夹道松
- 第二句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地方,即“精舍”,它位于“东峰”之下(因为东峰亭通常在高处,故称之为“亭”),且此地有“精舍”。这里提到的“曾栽夹道松”可能指的是在精舍附近种下了许多松树。
- 到门停吠蛤,洗钵隐乖龙
- 第三句描述了到达精舍门前的情景,门旁的“吠蛤”(即狗叫声)可能是由于门前有蛤蜊等水生动物在鸣叫,而“洗钵”则可能意味着有人在此处清洗过钵盂或碗碟。“乖龙”可能是形容某种隐藏或不易被发现的事物,比如隐秘之处或深藏不露的宝物。
- 露滑前山屐,风传隔岭钟
- 第四句继续描绘了精舍周边的环境,提到了“露滑前山屐”,这里的“屐”是古代的一种鞋子,用于在潮湿的地面上行走。而“风传隔岭钟”则可能表示风吹过远处的山丘上响起了钟声,暗示着那里有一座寺庙或其他宗教活动场所。
- 淳于遗世士,送客想高踪
- 最后一句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表达了对那位与自己一起寻找东峰亭遗址的人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追求高洁人格和超脱世俗的愿望。“淳于遗世士”可能是指那位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而“送客想高踪”则表达了自己希望对方能像自己一样拥有高尚的品德和追求。
这首诗通过对东峰亭遗址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其同伴对自然美景与人文历史的热爱和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