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蒲歌

有石奇峭天琢成,有草夭夭冬夏青。人言昌蒲非一种,上品九节通仙灵。
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明窗净几有宿契,花林草砌无交情。
夜深不嫌青露重,晨光疑有白云生。嫩如秦时童女登蓬瀛,手携绿玉杖徐行。
瘦如天台山上圣贤僧,休粮绝粒孤鹤形。劲如五百义士从田横,英气凛凛磨青冥。
清如三千弟子立孔庭,回琴点瑟天机鸣。堂前不入红粉意,席上常听诗书声。
怪石筱簜皆充贡,此物舜庙当共登。神农知已入本草,灵均蔽贤遗骚经。
幽人眈玩发仙兴,方士服饵延修龄。彩鸾紫凤琪花苑,赤虬玉麟芙蓉城。
上界真人好清净,见此灵苗当大惊。我欲携之朝太清,瑶草不敢专芳馨。
玉皇一笑留香案,锡与有道者长生。人闲千花万草尽荣艳,未必敢与此草争高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昌蒲歌》是宋朝诗人谢枋得创作的一首杂言诗,表达了诗人对菖蒲的赞美和向往

在探讨文学经典之前,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信息、主题思想以及艺术特色至关重要。《昌蒲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平经历紧密相连。谢枋得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战乱频发、国破家亡的时代。《昌蒲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蕴含着作者对理想境界的追寻和向往。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心路历程及其在动荡时代中的文学表达。

从内容上来看,《昌蒲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菖蒲的独特之处。诗中既有对菖蒲外形特征的描述,比如“有石奇峭天琢成”和“嫩如秦时童女登蓬瀛”,也有对其内在品质的赞颂,如“异根不带尘埃气,孤操爱结泉石盟”。这些描述不仅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也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菖蒲的魅力。

在艺术形式上,《昌蒲歌》采用了典型的宋诗风格,即注重格律和韵律的严谨性。这种风格的诗歌往往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寓意为特点。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例如,“夜深不嫌青露重,晨光疑有白云生”这样的句子,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富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昌蒲歌》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趣味和哲学思考,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也能够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