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中杏花

墙东荒蹊抱村斜,荆棘狼籍盘根芽。
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
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
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艳自是宫闱花。
曲池芳径非夙昔,苍苔浊酒同天涯。
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担卖彻东西家。
杏花看红不看白,十日忙杀游春车。
谁家园里有此树,郑重已著重帏遮。
阿娇新宠贮金屋,明妃远嫁愁清笳。
落花萦帘拂床席,亦须飘泊沾泥沙。
天公无心物自物,得意未用相陵夸。
黄昏人归花不语,惟有落月啼栖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荆棘中杏花》是宋朝诗人谢枋得的作品

谢枋得,字君定,号叠山,福建永福人,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荆棘中杏花》便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诗歌原文
    墙东荒蹊抱村斜,棘刺狼籍盘根芽。何年丹杏此留种,小红濈濈争春华。野人惯见谩不省,独有诗客来咨嗟。天真不到铅粉笔,富艳自是宫闱花。曲池芳迳非宿昔,苍苔浊酒同天涯。京师惜花如惜玉,晓檐卖彻东西家。
  2. 诗歌鉴赏
  • 自然描绘:谢枋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写,传达出对生命力的赞美。诗中描述了村庄周围的自然环境,尤其是荆棘丛中的杏花,用“墙东荒蹊”“棘刺狼籍”等词句营造出一种荒凉而坚韧的氛围。
  • 象征意义:杏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复苏,诗中通过杏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于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 人文思考:尽管诗中主要聚焦于自然的描绘,但其中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诗人通过对杏花的观察,联想到人生百态,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1. 创作背景
    《荆棘中杏花》的创作背景复杂且丰富。谢枋得生活在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南宋末年,面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巨大变故,他选择以诗歌为媒介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作品反映了他对于生命和自然的独特理解,以及在困境中寻找希望的勇气。

《荆棘中杏花》不仅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深度也为后世所推崇。通过深入解析这首诗,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南宋时期文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神世界,从而对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有更深的认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