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元夕

烟月收微霭,春归柳色深。
落梅还满眼,啼鸟独惊心。
醉熟醒何益,愁多梦亦侵。
银花元夜句,犹记昔人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元夕》是明代诗人朱诚泳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多个方面:

  1. 创作背景
  • 个人经历:朱诚泳,号宾竹道人,是朱元璋的第二子秦王朱樉的玄孙,曾建正学书院和小学,教授军士子弟。
  • 社会环境:明末的社会动荡与文人的创作息息相关,朱诚泳的诗歌也反映了时代的风貌。
  1. 艺术特色
  • 意象生动:诗中“蟾窟当空满”、“鳌山动地来”等描写,通过生动的意象传达了节日的热闹气氛。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节日景象的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和平岁月的向往。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作为明代文学作品,朱诚泳的《次韵元夕》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当时的文化风貌,也为后世提供了研究明代诗歌的重要材料。
  1. 作者生平
  • 身份信息:《次韵元夕》的作者朱诚泳是安徽凤阳人,明朝宗室成员,曾任正学书院的建设者之一。
  • 其他作品:除了《次韵元夕》,朱诚泳还有《经进小鸣集》等著作,显示其深厚的文学功底。
  1. 文学地位
  • 与其他作品比较:《次韵元夕》与同期的其他著名诗作相比较,如贡师泰、石宝的作品,都各具特色,展现了当时文人的艺术追求。
  • 读者评价:历代读者对《次韵元夕》的评价颇为正面,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次韵元夕》不仅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