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日大雨

海角地蒸雨,江南天要梅。
晚春知望久,中夏得愁开。
郁郁阴阴过,绵绵浩浩来。
已传增米价,只道损苗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五六日大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第二首。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205年(南宋光宗绍熙三年)八月六日至七日之间,陆游在这段时间内经历了一场持续了五六天的大雨。

诗的内容如下: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风雨送人来,风雨晚何其!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个雨天的傍晚,感受到风雨的陪伴与影响。陆游用“七八个星天外”形容天空中稀疏的星光,以及“两三点雨山前”来形容雨滴从山前落下的景象。风雨不仅带来了清新的气息,也增添了一种凄凉的氛围。特别是最后两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时内心的深深愁绪和感慨。

‘五六日大雨’不仅是陆游个人情感的表达,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南宋时期政治动荡不安,社会矛盾重重,而这样的天气变化往往是国运多难的预兆。因此,陆游在诗中通过描述连绵不断的大雨来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五六日大雨’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理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