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次韵次公

水南着我登高处,风急山篱带薄云。
从昔骚人爱重九,冥鸿天际有遗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日次韵王巩》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年),在重阳节这一天,与诗友王巩一起赏菊、饮酒时即兴所作。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他的诗歌多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2. 诗歌原文
    我醉欲眠君且去,
    明朝有意寻芳处。
    已教生得秋香在,
    更遣黄云遮古木。

  3. 主题内容

  • 赏菊饮酒:诗中描述了在九九重阳节这天,与王巩等朋友一起赏菊、饮酒的场景。菊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元素,象征着高洁和长寿,诗人通过对菊花的描述,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 借物喻情:通过描写菊花和蝴蝶的自然景观,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老而乐天的人生态度。他以菊花的坚韧和蝴蝶的自由来比喻自己的人生观,即使年岁已高,依然保持乐观和开朗的心态。
  • 秋色表现:诗中提到“更遣黄云遮古木”,黄云象征秋天的气息,古木则暗示着岁月的痕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秋天的美丽,也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九日次韵王巩》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更是苏轼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的体现。通过欣赏这首诗,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诗歌的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到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友情的独到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