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下视三家市,人物悲欢逐年岁。
吾侪秃发帽檐斜,不见黄花也须醉。
【注释】
三家:指东汉末年的宦官,因掌权而专横跋扈。
秃发帽檐斜:形容自己头发稀疏。
黄花:菊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九月重阳节时写给朋友的一首七律。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和友人一起登高,但自己头发稀疏,看不见黄菊,只能以酒浇愁的情景来表达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感人。
纷纷下视三家市,人物悲欢逐年岁。
吾侪秃发帽檐斜,不见黄花也须醉。
【注释】
三家:指东汉末年的宦官,因掌权而专横跋扈。
秃发帽檐斜:形容自己头发稀疏。
黄花:菊花。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九月重阳节时写给朋友的一首七律。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和友人一起登高,但自己头发稀疏,看不见黄菊,只能以酒浇愁的情景来表达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感慨。全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感人。
诗句解析: - “水调歌头”:这是宋代词牌名,是一首词的标题。 - “次宋倅韵”:这里的“宋倅”,指的是北宋时期一位名叫苏轼(字子瞻)的文学家,曾任杭州知府,后因事被贬。在这里,可能是在引用苏轼的诗词。 - “嘉节已吹帽”:这里的“嘉节”可能是指美好的节日或者时光。“吹帽”是一种古代的礼仪,意为向对方敬酒。 - “谁复见南山”:这里的“南山”可能指代作者心中的某个山或自然景观
诗句解析与翻译: - “闻道晚春时候”: 这句话传达了诗人得知晚春到来的信息,暗合季节变化的主题。 - “暖风是处花飘”: 描述温暖的春风使四处都飘散着花瓣,营造了一个生动的春日景象。 - “游人争渡水南桥”: 游人在春天的美景中争先恐后地过桥,表现了春日游人的热情和春色的迷人。 - “多少池塘春草”: 池塘边的春草繁盛到难以计数,反映了春天的自然生机。 - “跃马谁联玉勒”:
【解析】 “恋绣衾,晁仲一将到滁阳,新买妾”,此句的意思是晁仲一到滁州任上便娶了一位小妾。“恋绣衾”意为“留恋被褥”。晁仲一到滁州任上便娶了一位小妾,说明他开始享受起了官场的待遇。“晁仲一”是作者的化名。 “欢浓两点笑靥儿”,此句的意思是欢愉到了极点,两颊微微鼓起。“欢浓”、“两靥”均为关键词语。“笑靥儿”为关键词语。“笑靥儿”即“酒窝”,这里指代小妾。“欢浓”与“笑靥儿”均描写小妾的神情和外貌
【注释】 1.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由《减字木兰花慢》变体而来,又名“木兰花慢”、“木兰花令”。 2. 次昌甫韵:昌甫是诗人的朋友,这里指他所作的诗词。 3. 虚度年华:指虚度光阴,白白地度过时光。 4. 消散处:指消失的地方,比喻消逝的时光。 5. 莫恨归迟:不要抱怨回家晚。 6. 新词不自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 7. 山中酒里:在山中的酒席上。 8. 知有弟:意思是“知道有兄弟”。 9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吴子似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及注释: 1. 「朝中措 和吴子似」——这是诗的序言,告诉我们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吴子似共同创作的。 2. 「春浓人静倦游嬉」——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人们的心情也变得宁静而悠闲,不再游玩嬉戏。 3. 「烟雨战棠梨」——这里的“烟雨”形容春天的天气,蒙蒙细雨如同烟雾一般弥漫;“战棠梨”则是说雨水打在棠梨树上,使棠梨叶子上沾满了雨珠。 4.
诗句如下: 雨湿西风水面烟,一巾华发上溪船。 帆迎山色来还去,橹破滩痕散复圆。 寻浊酒,试吟篇,避人鸥鹭更翩翩。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析: 1. 注释: - 雨湿西风水面烟:雨水打湿了西面的水面,烟雾缭绕。 - 一巾华发上溪船:头上戴着头巾,满头白发,正在船上。 - 帆迎山色来还去:帆影迎着山色来又去。 - 橹破滩痕散复圆:船桨打破滩涂的痕迹,一会儿散开一会儿又合拢。 - 寻浊酒
【解析】 本词是作者送别好友吴子似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依依不舍之情。上片写景,云影收晴雨外明,碧溪春滟滟,莺声催我过桥行;下片写情,人何在,诗酒淡心情,闲里兴还生,草边芳径柳边城,归来也,清梦绕山屏。全词意境清丽,语言优美,富有韵味。 【答案】 译文:白云映衬下的晴空里,雨后天晴的阳光洒在溪水上空。碧绿的溪水闪着春天的光彩 ,落花飘落在平展如镜的水面上。莺声啼叫,催促着我过桥去远行
【注释】 苦心:劳心。见性:指悟道。息气:养神。斲丧:毁坏。依前:依旧。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叹佛理的诗,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和信仰。首句“苦苦安心见性”,说明作者在修行的道路上,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始终坚定地追求着真理和本性。次句“劳劳息气养神”,则描绘了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各种精神修炼活动,如静坐、念经、打坐等。第三句“斫丧”是“斫伤”、“毁坏”的意思
【注释】 湖海相逢更日边:湖海指代的是作者的家乡,相逢表示在晁元默生日的时候相聚。 槐风莲雨寿杯前:指的是庆祝晁元默的生日,用槐树的风和莲花的雨作为比喻,形容气氛喜庆。 琴书图画水沉烟:指的是晁元默喜欢读书写字,喜欢绘画。 共指金銮当儤直,不应彭泽尚回旋:指的是晁元默应该像金銮殿的官员一样正直无私,不应该像彭泽县的陶潜那样辞官隐居。 今年初度想超然:指的是晁元默现在才刚刚度过他的生日
【诗句释义】 1. 一枕暑风外,事事且随缘:我枕着外面的暑热,一切事情都顺其自然吧。 2. 随缘何处琴剑,闲泊此层巅:我在何处弹奏乐器和挥舞宝剑呢?就在这山巅上悠闲地休息吧。 3. 日绕九天楼殿,烟抹四山林薄,尘土市声前:太阳绕着九层的宫殿,烟雾遮住了四周的山林,而尘土和市井的声音就在我前方。 4. 老眼醉还醒,犹得到诗边:虽然年岁已高,眼睛也有些模糊,但我仍能欣赏到诗歌的美。 5. 桥南院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益所作。诗题“九日感赋”,意味着诗人在重阳节这天有所感触,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的情感。下面逐句进行解读和赏析: 1. 百结愁肠郁不开:百结愁肠,形容心中充满了难以排解的忧愁,郁不开,指愁闷难以消散,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沉重的情绪。 2. 此生惆怅异乡来:此生,指这一生;惆怅,指感到不快、忧郁;异乡,指他乡,即不是自己熟悉的家乡。诗人表达了因为身处异乡而感到惆怅和不悦的情绪。
【注释】 九日登楼示王生:即“重阳节登高作”,以“九日”点明节令,“登楼”写登高,“示王生”是说诗赠给王生,表明诗人与王生有深厚的友谊。 缥缈长帆带落晖:意思是说那远去的帆船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得更加飘逸。 对酒漫愁江树远:意思是说诗人看着江边树木渐渐变得遥远,心中不禁生出些许愁绪。 卷帘时讶塞鸿稀:意思是说当看到大雁稀少的时候,诗人不禁感到惊讶。 偶同陶令探黄菊,最爱王家有白衣:“偶同”意思是偶然
【注释】 北干山:位于今江苏省句容市西北,为春秋时期吴国所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在此筑城,名东郭城。北干山头:泛指北干山上的山岗。野菊开:指菊花盛开。重阳日: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四望台:在北干山上,因台上可眺望四方而得名。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之作。诗人以“九日”为题,借登四望台之机,抒发了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此诗写得情真意切,不落俗套,是一首佳作。 首联“北干山头野菊开
诗句原文: 九日匡庐下,征帆尚未开。 但看青嶂立,不见白衣来。 译文: 登高远望,我在庐山之巅,远眺那层层叠叠的青山如海波涛般连绵不绝,而那些归乡的船只却迟迟未动,似乎还沉浸在旅途的疲惫之中。我不禁想起那曾经与我志同道合的人,如今或许已身处异乡他乡,而我也只能独自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饮酒赏菊
【注释】: 九日陪冯夫子登善果寺毗卢阁和韵示同游诸公 秋阴敞金陴,朝日离羽峤。 神都融清光,佳节乃游眺。 司衮请浣归,后乘载同调。 师门旧簪裾,命驾绝呼召。 旨酒敕曲封,肥炙鹅与犦。 贻糕作炊雕,赐橘代铏芼。 但惜金台倾,望古不堪吊。 此地有宝坊,高阁宜晚照。 凭栏试一观,纵目揽众妙。 浮屠郁崔嵬,金碧丽象教。 层垣翳松柏,邻圃通竹筱。 西山飞苍烟,空翠相映曜。 况复铃塔间,乌雀暮来噪。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驾的《九日刘公勇招游草桥》。下面是逐句释义: 九日刘公勇在右安门外斜阳下的郊外,驾着鹅和雁鸭纷乱地飞过平田。 草桥离天只有一尺五,相邀并骑扬起修长的马鞭。 轻云隐隐像横着的白练,远山历历含着青烟。 道旁挑夫背着秋色的担子,渐渐感觉景物比东篱更美了。 须臾下马进入幽深的林中,花开如缀满黄金钱的树。 借问是谁种花者,葛巾好像陶渊明贤。 班荆坐在水边杂坐,一一说话笑语都入玄。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九日临川独酌有感并寄徽之大敬南士 谁言霜雁经年返,又见黄花九日开。 天半寒风吹木叶,土中无射动葭灰。 愁登建武飞猿岭,深忆彭城戏马台。 前岁曾观旴水去,今年重滞幕江隈。 已闻羊叔留碑待,何处王弘送酒来? 蟋蟀诗中三致慨,茱萸亭下一衔杯。 游无江夏参军兴,人负临川内史才。 药市神仙壶里卧,柳家娇女陌头回。 宅乡独对寒林酌
【注释】 登高:指在高处远眺。邹阳:西汉人,因事系狱。 异乡逢:即“异乡见”。 九日:指重阳节。 深殿:指皇宫中。 雁晚:指傍晚时南飞的大雁。 螀(jiān):寒蝉,一种昆虫。 西风:秋风,指秋天的风。 湖海:指江湖之间广阔的水域。 扁舟:小船,这里指泛舟江湖。 【赏析】 这首诗写于重阳佳节,作者与友人颍侯在异地相聚,同赏重阳之景,抒怀伤时之情。全诗四句,前两句写重阳节登高望远之景
【解析】 1.九日:指重阳节,古人有登高饮酒习俗。2.赵八十四弟:诗人的侄儿,名不详。3.楚王宫外菊初生:菊花盛开在楚国宫殿之外。4.君去登高须尽醉:您离开时,我送您登高处要尽情地饮酒。5.东望永兴城:指作者自己。6.赏析:此诗是重阳节作,诗人在佳节之时,想到远方的弟弟不能与自己共度佳节,内心十分难过,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楚王宫外菊初生”一句,既写景,又寓情,以景衬情
维舟三泖度清秋,古署黄花泛玉瓯。 家在沧洲看不见,何须更上郡东楼。 诗句释义:船只在三泖湖上渡过了凉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有黄色的菊花盛开,仿佛是放在玉壶里泡制的。我家就在沧洲,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再去上郡东楼呢? 译文:我乘坐船只,在三泖湖上度过了一个清爽的秋天,古旧的官署前满是黄色的菊花。我家就位于沧洲,看不见,为何还要登上郡东楼呢? 关键词解释: 1. 九日:指的是农历九月九日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赏析”,然后根据要求对诗歌的三方面内容进行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最后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1) “水南着我登高处”一句,意思是说在南山脚下我登上了高台,点明地点是南山脚下的高处,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心情。 (2) “风急山篱带薄云”一句,意思是说秋风劲吹,篱笆上的薄云也被刮散了
注释:远处如同无边无际,近处却有纷乱的景物。一叶小舟驶入楚天。水面上泛起如尘的波纹,时而合拢,时而分开;傍晚时分,寒日下的山间升起袅袅炊烟。 赏析: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水乡风光,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情怀念。首句“远如无际近纷然”,描绘了江水的浩渺和岸边景色的繁复,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颔联“一棹吴波入楚天”,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乘船经过长江的场景,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注释】 次韵山水便面绍之所作:我为山水作诗。次韵,和别人的诗词。山水即自然风景。便面绍之:指宋代文人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隐居西湖孤山,结庐于梅妻鹤子。 想见晴岚扑闲屋:想象在晴天的岚气扑进空屋中。 山人琴剑未归来:山人的琴和剑还未回来(因为山人不回家)。山人:山野之人。 知谁把我残书读:不知道有谁会读我的残破的书。知谁:知道谁。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写一幅“山中人”的图画
注释: 昌甫,即苏轼的字子瞻。紫芝,即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号颍滨遗老。过城下,路过城下。 译文: 玉山何处两峰高耸?不只云遮雾藏也隐藏。可惜我的小庐城郭浅狭,心飘摇徒然使目光还看蒿草。 赏析: 首联“玉山何许两峰高,不特云藏雾亦韬”,是说玉山在哪里呢?它有两座山峰多么的高峻啊!不仅云雾遮掩了它,连山体也隐蔽着它。这两句诗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玉山的赞美之情。玉山,在今江西玉山县西北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诗句释义: 玉山何许两峰高,不特云藏雾亦韬。 - “玉山”指代作者所居住的地方,可能是一座山峰。“何许”意为何处,“两峰”说明有两座山峰并列。“高”表示山峰之高。“不特”表示不仅仅,“云藏雾亦韬”意味着云雾缭绕,山峰被遮掩。 - 这句诗描述的是作者居住的地理位置,以及那里的自然景观。 2. 关键词注释: - 玉山:指的是作者所住的山峰或者地区
注释: 1. 昌甫诗来言九日是悼亡之日因答和及紫芝是日过城下:昌甫寄诗来,说九月九日是悼念死去的亲人的日子。我因此作了一首诗回答他,并附有《九日和昌甫除日韵》这首诗,今天路过城外。 2. 佳辰人物本难俱:美好的时光和人物本来就难以同时出现。 3. 事事虽非景不殊:无论什么事情(指丧事),虽然不是在重阳节(指九月九日),也不会有什么不同(指哀悼)。 4. 君既悼亡应感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