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壑过兰若,炷熏拥寒炉。
稍收神观明,时翻经与书。
忘言忽自笑,得兴将谁拘。
雪云起冰霜,是事俱澹如。
雪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雪观》并非一个文学作品的名称,而是鲁迅先生在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一篇散文诗。这篇作品通过对江南雪景的柔美和北方雪景的壮美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北方雪的喜爱之情,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该作品的创作背景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野草》是鲁迅先生在1924年至1926年间创作的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先生在这一时期内所创作的各类散文。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鲁迅先生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其中,《雪》作为其中的一篇散文诗,通过对江南雪景的细腻描绘和北方雪景的壮美展现,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受,也反映了他对生活、人性和理想的深刻思考。
《雪》一文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雪的世界。作者通过对雪花形态、颜色以及飘落过程的描绘,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也表达了一种超脱现实束缚、追求理想境界的情感。这种情感与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反映了他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憧憬。
《雪》一文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隐喻。通过对雪的不同特性的描写,作者巧妙地将人生的苦乐、悲欢融入到这一自然现象中,使得作品具有了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共鸣。这种将自然与人生紧密结合的写法,不仅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也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雪》作为鲁迅先生在《野草》中的一部分,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作者对生活、人性和理想的深刻反思。它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雪的世界,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