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近山放梅,霜馀竹支径。
坡陀斜日晚,葱茜孤烟暝。
人行兴将阑,鸟语栖未定。
更踏野桥归,风回满清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腊近山放梅,霜馀竹支径。
坡陀斜日晚,葱茜孤烟暝。
人行兴将阑,鸟语栖未定。
更踏野桥归,风回满清听。
《东山看梅》:宋代词人的探梅之歌
东山的寒梅,在宋人笔下,似乎有了生命。韩淲的《东山看梅》便是最好的证明,它不仅仅是一首词,更是一次对自然和时光的深刻感悟。
词中描述了腊近山放梅的景象,霜余竹支迳的幽径,以及坡陀斜日的黄昏。这种描写,不仅勾勒出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还蕴含着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通过这些细节,将读者带入一个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梅花在冬日里傲然绽放的坚韧与高洁。
诗人并未止步于此。下片前两句以杜甫诗所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慨叹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一种对时间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这样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韩淲的《东山看梅》还蕴含着深深的乡愁。他通过对东山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那种“风回满清听”的感觉,不仅是对梅花香气的描绘,更是对故乡温暖怀抱的渴望。
《东山看梅》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它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这不仅仅是一首歌词,更是一段段历史的记忆,一次次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