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金门 · 醉花春

人已醉。溪北溪南春意。击鼓吹箫花落未。杏梅桃共李。
水底鱼龙惊起。推枕月明千里。伊吕衰翁徒尔耳。我怀犹未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谒金门·醉花春”是一首描写春天美景和人的情感的词作,以春天的逝去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文字传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以下是从多个角度介绍这首词:

  1. 作者信息:施绍莘是明代的著名词曲作家,其作品《谒金门·醉花春》以“伤春”作为主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时光流转和季节更替的深刻感受。
  2. 文学形式:谒金门是词牌名之一,又名“空相忆”“花自落”“垂杨碧”等,属于唐教坊曲,双调四十五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这首词采用这一形式,体现了词的传统韵味。
  3. 主题内容:该诗词作主要表达了对春天即将过去的哀愁之情。上阕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阕则转入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4. 艺术手法:在这首作品中,施绍莘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例如借景抒情、用乐景写哀情等。通过对春天美景的刻画,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忧愁与不舍。
  5. 文化影响:施绍莘的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为后世提供了关于时光流转、季节更迭的深刻思考和艺术灵感。
  6. 现代应用:虽然古代诗词在现代可能不再像古代那样广为人知,但这首词仍被后人传唱不衰,体现了古典诗词跨越时空的魅力与价值。

《谒金门·醉花春》不仅是一篇描写春天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哀愁之情的经典之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情感世界和高超的艺术才华。

相关推荐